14:00-15:10
小而散、多而弱是近幾年環保企業的公眾印象。2016年9月,國家發改委、環保部聯合印發《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中國環保產業產值超過2.8萬億元,培育形成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打造一批國際化的環保公司。
作為全球著名的環境企業,威立雅、蘇伊士為超過一百個國家提供環境服務。而隨著各項政策的保駕護航,環保行業將迎來一個充滿機遇的發展期。誰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威立雅、蘇伊士?讓我們拭目以待!
過去十年,國家環境保護意志愈益強烈,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相繼實施,史上最嚴《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及時頒布,大規模的環境執法持續開展,一系列環境政策和標準陸續出臺。這一切表明,中國已進入藍天碧水保衛戰的關鍵時刻。作為環境治理中堅力量的環境產業,作為這場環境保衛戰主力軍的環保企業,這十年同樣經歷了鳳凰涅磐般的重生和升華。
下一個十年,在綠色發展的大潮中,環保企業能否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憑借資本和技術的兩翼,在下一輪風口上迎風展翅,博擊風浪,向著更高、更遠的未來飛翔呢?我們翹首以待!
目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不斷融入傳統行業的各個環節,環保企業必須積極搶抓這一時代新機遇,促進企業的智慧化轉型。
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水務、環衛云、大氣監測,作為融入“智慧城市”的概念,其巨大的商機已經來臨。不久的將來,也必然形成一些相關的產業鏈,也必然導致軟件與硬件的融合,平臺與平臺的融合。環保企業也必然發生一些悄無聲息的變革。
能否充分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力量騰飛?這是所有環保企業從業者必須共同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