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最早進入水務市場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之一。自2001年起,該公司通過一系列的收購兼并、BOT、合資等多種手段,迅速拓展水務市場,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對重點城市的戰略布局,控股、參股的水務項目遍及北京、深圳、徐州、青島、馬鞍山、余姚、銅陵、寶雞、淮南、安慶、九江等17個城市,污水處理能力850多萬立方米/日,服務城市人口超過1600萬,已發展成為水務行業增長快、規模大、影響力強的龍頭企業。
業務持續穩定增長
在政府加速水務行業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首創股份抓住有利機遇,快速擴張。今年上半年新簽了一批水務項目,包括投資設立安慶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100%,日處理污水24萬立方米;設立東營首創水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0%,日處理污水8萬立方米;設立湖南首創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100%,新增日處理污水13萬立方米,取得合作意向約20萬立方米/日,三個地區合計新增日處理污水能力達45萬立方米。
隨著公司投資規模擴展和運營管理能力提升,水務業務一直以來保持穩健的增長。公司2008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水務業務實現營業總收入56185.66萬元,同期比較增加公司營業總收入5870.58萬元,增幅為11.67%,占公司營業總收入的76.94%,實現利潤10379.0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7.45萬元。
流域治理取得進展
由于水務項目穩定的投資回報,中國水務市場化改革以來,境內外多方力量加入了水務運營的競爭。在水務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首創股份積極探索水務業務發展的新途徑,創新提出流域性水務企業和區域發展新理念與新思路,公司開始由單個城市的布局向“全省覆蓋”的全面布局邁進。
2007年12月21日,公司與湖南省就污水處理項目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進行了具體的投資探索與發展實踐,合作項目涉及的污水總處理規模約230萬立方米/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湖南省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規定,通過授予特許經營權,首創股份將以BOT方式,以“統一規劃、整體推進、流域化管理、強化監管”為運作模式,協助湖南省完成“三年覆蓋計劃”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工作,逐步在湘江全流域內建立統一監管與應急預案響應體系。
行業發展前景良好
從行業背景來看,水務行業發展空間十分巨大。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推行和環境保護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僅就污水處理產業來看,截至2006年,我國的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56%,而根據國家環保部門“十一五”規劃的污水處理目標,到2010年,我國的污水處理率要達到70%,以此計算,未來的污水處理率每年將提高3.6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需建設污水處理廠及排水工程1600多項,加上排污標準提高,工業污水處理要求加大,整個污水處理領域投資需求將達4700多億元,污水處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從自來水產業來看,隨著水資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通過水價杠桿調節水資源的供求關系,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成為水價改革的主要目的。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城市供水普及率將達到95%。
由此將增加城市用水需求約為4000萬—5000萬立方米/日。
此外,目前669個城市共擁有2000多個自來水廠,各自來水公司的供水能力普遍較小。因此,水務市場化、產權化改革和外部資本的介入將促進行業的整合重組,這為水務投資公司的購并發展帶來巨大的潛在市場機遇。而首創股份作為水務行業的龍頭企業,將能夠最大程度地分享上述變化帶來的市場機會。
運營模式值得關注
首創股份競爭優勢突出,其靈活的資本運作能力、高效的水務項目管理能力、領先的技術能力、突出的產業布局、獨特的投資模式及突出的水務產業整合能力、國際化的合作平臺、合作共贏的投資理念共同構筑了首創股份的核心競爭力,奠定了首創股份在水務市場中的優勢地位。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優勢是其獨特的投資模式。
該公司的投資模式不同于一般水務企業,首創股份在水務市場上不是進行簡單的兼并與收購,而是通過長期合作的方式,建立一種全新的水務企業模式,以此完成首創股份的投資行為。正是基于這個理念,首創股份在項目的合作過程中,不局限于眼前,而是關注今后20年—30年的發展能力。因此,其水務產業主營業務與資產規模增長快速,品牌影響與行業地位迅速提高,同時也為股東帶來高額回報。據統計,首創股份上市以來,累計分紅已達30.12億元。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