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十二五”山東省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下稱《規劃》)已正式發布?!兑巹潯诽岢觯?ldquo;十二五”期間將投入198.8億元用于全省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到2015年,全省城市(含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焚燒設施處理能力達到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42%以上,焚燒處理量達到無害化處理總量的45%以上;城鄉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所有設區市全部建成餐廚廢棄物處理和利用設施。
根據《規劃》,為根治地溝油,全省將建立餐飲企業和單位食堂餐廚廢棄物從產生到收運、處理全過程的申報登記制度,有效監管餐廚廢棄物及其資源化產品的流向。設區市要建立完善的餐廚廢棄物收運系統,設置專用收集容器和運輸車輛,實施單獨收集與密閉運輸。餐廚廢棄物收運系統服務范圍逐步向所轄縣(市)延伸。“十二五”期間,全省將建成17項城市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新增餐廚廢棄物處理能力2500噸/日,高于國家要求建成6項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的目標。
對于垃圾處理技術,《規劃》提出,衛生填埋是最基本保障手段,在具備條件的地區,要優先采用焚燒處理或生物處理技術。
同時,山東省還將健全收集轉運體系,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采用以城帶鄉等多種渠道進一步推進鄉鎮和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無害化處理,按照城鄉統籌原則基本實現城鄉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全覆蓋。對垃圾轉運問題,將推廣密閉化收轉運,淘汰敞開式收轉運,減少和避免生活垃圾在收轉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放還是不放?
爆竹聲中左右為難
據新華社電 新春佳節臨近,今年,持續上千年的燃放煙花爆竹習俗因為一場曠日持久且影響范圍甚廣的霧霾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那么,作為中華民族的古老習俗,春節燃放煙花爆竹究竟應該何去何從?
“春節期間,我贊成少放或者不放鞭炮的倡議。”北京白領劉蘭蘭說。連日來由多地媒體和網絡發出的春節不放或者少放鞭炮倡議行動,這個行動吸引了眾多人的參與。
這個話題之所以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主要就是因為我國多地今年以來的持續霧霾天氣。1月28日,中央氣象臺歷史上第一次專門針對霾發布預警。衛星遙感監測表明,污染帶貫穿我國中東部,霧霾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歷史罕見。
在媒體等推動下,長春市消防、公安、安監、執法、環保局和文明辦的負責人紛紛表示:“今年過年,讓我們大家一起過個低碳新年。”
瀏陽花炮發展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張運賢說:“雖然我們的經濟利益會受到一些損害,但我支持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限制在城市燃放煙花爆竹。”
而一些市民和民俗專家卻擔心禁放煙花爆竹會讓春節沒有了年味兒。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認為,過年放鞭炮的確容易造成污染和損失,但是絕不是空氣污染和PM2.5攀高的惟一原因。“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從內心講,我是不希望它消失的。如果真的禁放 了,年味兒越來越淡的春節就更加沒有年味兒了。”
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也在此間倡議,又逢春節,大家還是少放或禁放煙花,每個人各盡其責、各盡其能,環保事業才能在潺潺細水匯聚成的巨大洪流中持續向前。
“對于燃放煙花爆竹,無論政府禁止還是不禁止,每個人都要自覺自律為城市掃除霧霾作出貢獻。”劉蘭蘭說。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