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州市環保局對市政協委員的提案答復獲悉,為推進2010年亞運會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廣州計劃配置2個灰霾影響監測站。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廣州的灰霾天數為63~64天,與去年同比下降20%。
空氣優良竟還有灰霾?
市政協委員陳少華在《建議引進更客觀科學的城市空氣質量評價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的提案中表示,近年來,每每出現城市空氣質量評價為優良的同時,廣州的上空卻籠罩著灰蒙蒙的灰霾,巨大的現實反差令市民頗有微詞。灰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對免疫功能較弱的人群甚至會危及生命。 據悉,廣州去年公布的空氣優良天數占到91.51%,而實際上灰霾天氣就有122天,雖然灰霾天氣比前幾年都逐年有所下降,但仍然達到了全年的35%。
陳少華認為,廣州的城市空氣質量是根據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PM10)三項傳統指標進行監測評定的,但這個系統是20多年前我國經濟剛剛起步時建立的,已經難以監測和評價現今新型污染的情況,目前造成灰霾天氣的可入肺細粒子顆粒PM2.5還沒有納入空氣污染監控體系。
灰霾不對應于空氣污染
市環保局在對該提案的答復中介紹,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近年來廣州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自2005年起,連續3年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值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另據氣象部門統計,全市灰霾天氣的天數也呈逐年下降趨勢:2004年142天,2005年132天,2006年123天,2007年131天;今年上半年63~64天,同比去年的84天下降超過20%。
市環保局表示,正在組織開展灰霾影響空氣質量的專項研究工作,計劃配置2個灰霾影響監測站。擬邀請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參與,聯合氣象部門、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對短期空氣質量加強觀測和綜合觀測,診斷廣州及周邊城市大氣復合污染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控制方案并組織實施。
但答復同時指出,在目前國家的空氣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之下,“灰霾”與“空氣污染”二者之間尚無一一對應的關系。對廣州環境空氣質量的評價主要依據9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連續監測數據進行,監測的指標是國家規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三項污染物濃度值;而灰霾的判定依據是能見度和相對濕度的瞬時觀測值。
雖然有研究表明灰霾天氣與細粒子污染密切相關,但灰霾天氣與目前的空氣污染指數(API)尚無一一對應關系。以2006年為例,在氣象部門公布的119天灰霾天氣中,空氣質量為優、良的為95天;沒有灰霾天氣的天數中,也有7天空氣污染指數屬于輕微污染。因此,在現階段還不能以“灰霾”出現的情況代替定量化的空氣污染指數(API)。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