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鞍鋼廠區,濃郁的“綠色”便撲面而來。這幾年,鞍鋼不僅建成了花園式廠區,而且在節能減排上已成為中央企業的排頭兵。翻開去年鞍鋼節能減排成績單:廢氣全部吃掉,轉爐煤氣回收11.77億立方米,余熱蒸汽回收相當于75.3萬噸標煤;鋼鐵渣及除塵回收的含鐵物料利用率100%;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6.5%;粉煤灰利用率達45%左右。這一切,既得益于鞍鋼技術改造的成果,但更高層次的節能手段——發展循環經濟更是功不可沒。
“九五”以來,鞍鋼立足自主創新,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對原有技術裝備進行替代和改造,淘汰了落后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建成了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短流程、節能環保型生產線,帶來了企業能耗的大幅降低。但是完成能耗水平降低的第一次跨越后,要真正做到環保、節能、綠色生產,還有待于更高層次節能手段的利用。鞍鋼選擇了發展循環經濟,從選礦到軋鋼,鞍鋼將循環經濟覆蓋到了鋼鐵生產工藝的全過程。
鋼鐵行業是水資源消耗大戶,隨著鞍鋼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對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據介紹,在過去的幾年中,鞍鋼大力建設水循環系統,先后新建和改造多處污水處理廠,原先直接排入大河的工業廢水,經處理符合要求后重新投入生產,這大大降低了新水消耗量。
到“十五”末,鞍鋼的水循環利用率提到了96.3%,每噸鋼的耗水量也降至5.5噸。2006年夏天,鞍鋼西部500萬噸精品板材項目建成投產,并沒有向國家申請一處新水源,其生產用水全部由鞍鋼老區節約而來。去年以來,鞍鋼在鋼產量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每小時耗新水反而減少了2000多噸,實現了從“增鋼增水”、“增鋼不增水”到“增鋼減水”的歷史性跨越。去年噸鋼耗新水比2001年降低12.2噸,降幅達67%。如今,從利用冷卻水余熱供暖,到廢氣回收,鞍鋼精心計算著生產過程中每一個能節能、減排的環節。
對鋼鐵行業來說,處理從高爐中排出來的低熱值廢氣一直是個難題,但如果任其散到空中,將造成嚴重大氣污染。去年,鞍鋼投入了15億元的巨資,建成了一組3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CCPP),它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最先進的燃燒低熱值高爐煤氣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年可發電23億千瓦時,相當于一個年消耗70萬噸標準煤熱電廠的發電量,可將鞍鋼剩余高爐煤氣和焦爐煤氣全部回收發電。這年,鞍鋼CCPP機組發電13億多千瓦時;煤氣回收總量近12億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余萬噸,相當于吃掉了100萬輛小汽車一年排放的廢氣。
目前,鞍鋼完成了鋼鐵渣開發利用、OG泥及轉爐煤氣全回收、余熱和水資源回收利用、粉塵冶金、建筑材料等“廢水、廢氣、廢渣”綜合利用項目40多項,實現工業“三廢”徹底資源化,有效地減少了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循環經濟使鞍鋼實現了節能、降耗、減污和增效有機結合,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