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家加大了大型能源基地建設的力度。一年中,有多個重大項目開工或者竣工。其中包括:在內蒙古呼倫貝爾一次開工建設360萬千瓦褐煤火電機組;兩淮煤炭基地竣工驗收,成為我國13個大型煤炭基地中首個完成驗收的億噸級煤炭基地;寧東一次同時開工規模最大的煤電化項目群;此外,建成了一批大型煉油項目。
我國能源行業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矛盾,其中粗放式發展的問題比較突出,小火電、小煤礦、小煉油廠數目龐大,能源資源過于分散,一遇市場波動,能源供應常常出現緊張。
以煤炭行業為例,目前全國小煤礦還有1.4萬家,平均規模只有18萬噸。建設大型煤炭或煤電基地,“是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增強能源供應能力的重要手段。”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會上說。
據介紹,國家今年將在大型煤炭基地、整裝煤田、低熱值煤集中產區,大力推進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對符合標準的煤電一體化項目,將優先予以核準。
具體來說,2009年將推進呼倫貝爾和寧東煤電一體化項目建設,逐步形成向遼寧300萬千瓦、山東400萬千瓦的送電能力;啟動錫林郭勒盟煤電一體化項目和山西煤電基地項目建設,向華北、華東等負荷中心送電;繼續推進陜北、兩淮、貴州等煤電基地建設。在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方面,將重點建設國家規劃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基地煤炭產量比重。扶持大集團發展,鼓勵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合作,鼓勵煤、電、路、港、化工相關產業聯營或一體化發展。“當前能源需求增長減緩,但不能因此停止能源項目建設。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看,我國能源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張國寶表示。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事實上,加大大型能源基地和重大能源項目建設,不僅有利于增強我國能源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對擴內需、保增長也具有重要作用。
2008年11月,配合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部署,國家能源局在短時間內集中核準和開工建設一批對能源結構調整影響重大的能源項目。其中,三個核電項目、10臺百萬千瓦級機組,可拉動投資1200億元;西氣東輸二線東段工程5300公里,可帶動相關產業投資3000億元。
據介紹,今年國家能源局在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煤電基地建設的同時,還將著重推進大型核電、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和城鄉電網改造工程等方面的建設,增強能源科技裝備自主創新能力。
“這些既直接拉動當前投資和內需,促進增長,又不會產生重復建設,還有利于增強國民經濟長遠發展后勁。”張國寶說。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