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雖然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但是始終非常重視生態環境。早在20世紀90年代,貴陽市就確立了“環境立市”的目標;2000年,貴陽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的設想;2005年,貴陽市又出臺了《關于加快生態經濟市建設的決定》,以發展循環經濟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和現代服務業。
貴陽是我國第一個“循環經濟試點城市”,結合循環經濟理念和實施計劃,2007年貴陽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基本原則、5年奮斗目標和指標體系,并對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做出了部署。
應該說,生態優勢是貴陽最大的比較優勢,貴陽環境較好、氣候涼爽、緯度合適、海拔適中,又是省會城市,宜居、宜業、宜游,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得天獨厚。除了生態優勢外,相對于全國其他城市,貴陽的開發強度較弱,土地和勞動力成本較低,這些都成為貴陽潛力巨大的后發優勢,十分有利于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
發展低碳經濟,必將進一步推動貴陽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進程。雖然我國當前的主要污染物治理還集中在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上,二氧化碳還不是主要的治理目標,但是低碳經濟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從本質上講,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的低碳經濟和生態文明的內涵是一致的。從大的戰略意義上說,循環經濟為走向低碳經濟提供了一個必然的發展路徑。
近年來,貴陽在探索循環經濟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效,通過建設生態工業園區,運用循環經濟模式來提升、改造資源型產業,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逐步走上了一條生態文明的工業化道路。在制度建設方面,貴陽制定了我國第一部循環經濟地方性法規——《貴陽市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城市條例》,率先成立了環境保護審判庭和環境保護法庭,用最嚴格的措施保護好生態環境。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資源的有效利用,推動了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也為發展低碳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將鼓足貴陽的發展后勁,同時更加凸顯貴陽在全國的比較優勢,實現貴陽跨越式發展。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