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試點的目標是從宏觀角度來制定區域內循環經濟發展方向和思路,是對‘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創新實踐,這同時也有利于不同經濟增長模式下特色循環經濟的培育。”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張燕友表示,從小的方面說,區域試點有助于理順轄區內的產業鏈條,讓不同產業之間的原料和廢料成為一條滾動的鏈條。他表示,區縣試點的好經驗將在全市范圍內獲得推廣,最終將實現在北京全市內的“大循環”。
根據最新公布實施的《北京市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實施意見》,區縣(城鎮)試點主要是支持區域層面加強人口與資源統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集約型產業,強化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完善資源節約和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有利于資源循環的公共設施,形成政府有效引導、企業公眾廣泛參與的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機制。區縣(城鎮)試點原則上每四年選取一次。
轄區內小政策有力促循環
區域試點實際是循環經濟的“面”,下面則由若干園區、企業組成的“線”和“點”。作為對整個循環經濟的發展把控,區域層面將起到制定轄區內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政策的作用,從大的層面來確定這一區域的循環經濟發展方向。以首次入選的區域看,海淀區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在完善轄區內的循環經濟政策體系,從2005年開始陸續出臺多份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以及相關的專項資金,為轄區內的企業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
而延慶縣則在全面實施生態文明戰略的過程中,全面實施生態文明戰略,建立了循環經濟發展政策規劃體系。其轄區內的生態優勢、新能源優勢在政策中得到突出,同時循環農業、環境友好型工業發展模式也得到很好的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新的規劃又提出要實施新循環體系建設和以農作物廢棄物利用等為重點的農村產業體系。
試點有助于將特色循環經濟做大做強
區縣(城鎮)試點的最大好處除了在宏觀高度的把控外,還體現在有利于發展不同區域經濟各具特色的循環經濟。“試點將有助于把這些特色循環做大做強。”北京市發改委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處處長楊智慧表示,從首批試點的區縣中就可以看出這種區別。
產業聚集是發展特色循環經濟的最有利條件。以高科技為主要支柱產業用自己的“手法”——應用高科技“武器”來實現經濟循環。以用友軟件為例,雖然其并非一個生產節能產品的企業,卻在企業建設中充分利用了高科技,熱泵地源、冰蓄能、中水處理等節能減排;在中關村環保園中建設集科、中試、生產、服務、科普為一體的零排放園等。
延慶的循環經濟更是具備其鮮明的特點。優良的生態環境決定了其推進循環經濟的“殺手锏”是大力發展和推廣新能源。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和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僅在延慶的縣城,甚至是較遠的村落都能看到,新能源已經成為了延慶的“新名片”。
城鎮試點拉動循環同時促進居民增收
在此次當選的首批區域試點中,除了2個區縣外,還包括其他區縣的3個城鎮。循環經濟在這些城鎮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已經嘗到循環經濟甜頭的城鎮在參與試點的時候又提出了新的目標,“讓轄區居民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實現增收。”
昌平區的馬池口鎮制定了“二、三產并重、一產特色突出”的產業發展新模式,讓都市型農業為農民增收實現活力。房山區的長陽鎮則在招商引資中,堅持引進高效益、高科技和低耗能企業,其轄區內的北京恒通創新木塑科技公司等企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典范,2008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400元,同比增長10.1%。通州區西集鎮以培育循環型示范企業為切入點,引導企業通過清潔生產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員工收入因此獲得增長。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