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總結中國環保產業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其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技術服務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針對某個環保治理項目,提供技術方案,組織規模小。二是項目承接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為環保項目提供設計、施工、調試及運營等一攬子服務,組織成規模化發展。三是以產品為核心的品牌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以產品營銷為核心,以企業品牌為依托,以項目融資、項目承接、產品營銷、技術服務等為內容。下面用數字說明這些年來環境產業的進步與發展。
1、中國政府將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對環境領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從“七五”期間的476億元增長到“十五“期間的6996億元,增長了13.7倍。

中國目前整治環境污染的力度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十一五”期間國家在環保領域的投入將達到15000多億元,約占GDP的1.5%。在未來15—20年將保持高速發展,環保的投入將達到GDP的2%-3%。

近10年來環境污染治理的投資穩步增長,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由1998年的100多億元上升到2007年的500多億元,增長5倍。

2、中國環境產業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形成了一大批規模龐大、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產業鏈完備的環保企業。環境產業產值從1998年的 395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 4112億元,增長了9.4倍。環保企業數從1998年的 7851家增長到2006年的 19264家,增長了 1.5倍。

中國環境產業已經涵蓋環保產品、環境服務、潔凈技術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2007年環境產業產值達到7000億元,其中資源綜合利用產值占60%。預計未來15—20年環境產業總產值的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15%—20%。

3、2002年中國環境公用設施領域進行市場化改革以來,帶來了環境投資、運營、服務質量等諸多方面改善。供水生產能力從1998年的 2億噸/日增加到2007年的 2.5億噸/日;服務用水人口從1998年的 2.3億人增加到2007年的 3.4億人。

污水處理領域:城市污水處理量從1998年的105億立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227億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從1998年的 29.5%增加到2007年的 62.8%。

大氣治理領域:脫硫設施數從2001年的1.7萬套增加到2007年的2.5萬套。二氧化硫去除量從2001年的565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1943萬噸,增加了2.4倍。

固廢處理領域:生活垃圾清運量從1998年的1.13億噸上升到2007年的1.5億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由3.3億噸上升到11億噸,工業固體廢物處理量由1億噸上升到4.1億噸。

注:以上數據來源于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中國環境統計年報》 01--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