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日中經濟協會邀請,以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會長文一波先生為團長的中國環境產業赴日考察團一行9人,于2009年3月10日至17日前往日本進行為期8天的訪問。考察團分別與日本經濟產業省、相關地方政府部門(東京都下水道局、東京都水道局、大阪市水道局、川崎市建設局、北九州市環境局等環境機構)、日中經濟協會、關西經濟聯合會座談,并與日本的環境企業進行了廣泛交流,考察團還參觀了自來水場、污水處理場、固廢循環利用生態工業園、海水淡化中心等設施。通過本次國際交流活動,考察團成員重點學習和了解日本環境服務業的發展情況、相關政策法規、成功經驗以及最新環保技術,并對中日雙方今后在環境領域的合作進行了探討。
一、考察情況
3月10日下午,中國環境產業赴日考察團與日中經濟協會高層舉行了會談。參加會談的日方代表有日中經濟協會理事長清川佑二先生、專務理事稻葉健次先生等8人。首先,清川理事長對考察團的來訪表示歡迎,并表示此次訪問將是中日兩國環境服務業特別是水務方面的一次里程、合作開端,同時希望加強與環境商會的戰略合作。文一波會長對日中經濟協會的邀請和周道安排表示感謝,表示這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來學習和了解日本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技術,對加強雙方戰略合作的提議表示認同,并提出共同努力為中日環境合作做出貢獻。稻葉專務也介紹了日中經濟協會的情況,并希望此次訪問能取得成效。隨后雙方還就中日雙方在水務方面的合作進行了探討。中方表示:日本企業與中國企業有很強的互補性,日本企業在設備和技術方面有一定優勢,中方企業在運營服務方面更有經驗,雙方可以整合資源開展合作。遺憾的是日本錯過了過去10年中國市場的最佳發展時期,日本擁有先進的環保技術,但對中國市場的忽略阻礙了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希望日本企業對此加以思考。日方表示:日本已認識到這個問題,政府和企業正在整合資源開拓國際市場,2009年1月剛剛成立了海外水循環系統協議會,由不同行業的28家日本民間企業組成的聯盟,希望通過交流與中方開展合作。
3月11日上午,中國環境產業赴日考察團與日本經濟產業省舉行了會談。參加會談的日方代表有日本經濟產業省會計課長齊藤圭介先生、環境指導室系長田村富昭先生、企畫調整系長守谷敦子女士、海外水循環系統協會事務局事務長中村裕紀先生及該協議會6家企業的代表。齊藤先生對中國考察團的訪問表示衷心的歡迎,并介紹了在水循環利用方面,日本的水再生循環利用率由最初的30%到目前的近80%,顯示了日本對水資源的重視。田村先生向中方考察團介紹了日本環境政策的實施策略,包括環境法體系與公害防治制度的建設,以及水相關政策。日本環境法體系主要是環境基本法,在此基礎上還有公害防治、廢棄物及再生利用、和保護地球環境3個法案,這3個法案下面還有一些具體法律。日本制定政策有一個特點,經濟產業省與各行業一起制定相關措施,政策是有可持續性。防治公害取得成效的關鍵是政府根據科學依據建立起限制體制,民眾和企業接納并遵守相關法律,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民眾在限制公害與保護健康方面取得共識
政府建立起根據科學技術依據公正實施限制的體制
企業方面應具有防治公害的社會責任與覺悟 企業方面應針對政府限制做好人員及技術上的安排企業方面應在促進人員和技術的完善方面加強制度環境建設
海外水循環系統協議會中村先生向考察團介紹了該協議會。海外水循環系統協議會是2009年1月新成立的日本民間組織,由不同行業的28家日本企業組成,業務涉及水常規處理、深度處理、海水淡化、廢水再利用等領域,希望能夠與海外協作來共同拓展業務,為其它地區提供最佳一攬子解決方案。旭化成、東麗、久保田、東洋、前田建設、東芝6家協議會成員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企業的產品和技術。日本在膜技術方面具有世界領先技術,旭化成、東麗、久保田等企業在MF膜、RO膜、MBR膜等產品中各自具有一定市場優勢。
3月11日下午,考察團作為特別嘉賓參加了由日中經濟協會主辦的“不斷擴大的中國水業市場的機遇和挑戰”演講會。演講會吸引了來自日本政府部門、行業組織、金融機構、企業和媒體等單位的近200名日方專業人士。首先,由日中經濟協會理事長清川佑二先生和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會長文一波先生分別作大會致詞,接下來,文一波先生代表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作了“中國環境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演講獲得參會者熱烈掌聲。首創股份副總經理于麗女士、天津創業環保副總經理鐘惠芳女士、安徽國禎環保CEO王穎哲先生、中國水網總經理張麗珍女士、威立雅水務中國區政府事務兼市場總監蔣影華女士也分別就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及戰略作了演講。最后,清華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先生就中國水務熱點問題和中日環境合作等議題作了總結發言。演講會充發展示了環境商會的會員企業,并為日本企業了解中國水務市場以及與中方企業開展合作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受到日方高度好評。在隨后的交流酒會上,日方人員與考察團成員密切交流,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日本企業對參與中國水業市場建設有著高度熱情,對與環境商會的會員企業合作抱有很高的期望。
3月12日上午,考察團一行訪問了川崎市建設局下水道部污水處理中心。下水道部部長栗林先生、課長大河內先生、主查田之倉先生等日方人員分別向考察團介紹了川崎市的投資環境、污水處理場的分布和運營。考察團還參觀了入江崎污泥處理中心,該中心的污泥處置是采用濃縮、脫水、焚燒的方式,焚燒后的灰用于水泥原料。
3月12日下午,考察團一行訪問了東京都下水道局。總務部課長補佐桑島康二先生、計劃調整部課長補佐坂卷和男先生向考察團介紹了東京的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考察團還參觀了新宿水再利用中心,該中心的再生水主要用于周邊大廈的衛生用水。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用水需求,東京對再生水利用有很好的實踐。污水經過再生水中心處理,特別是經過滅菌和膜過濾系統(MF膜和RO膜)去除異味后可用于廁所衛生用水、路面灑水、綠化用水、河流補水、消防用水、噴泉用水和洗車等方面。通過循環利用再生水,更有效的利用水資源。在與下水道局官員座談后,考察團又訪問了東京都水道局。水道局給水課調查系系長松澤先生向考察團介紹了東京供水情況,特別對漏水防止作了詳細介紹。12年前,東京漏水率為8%,到2007年,漏水率降至3.3%。東京在防止漏水方面有3個對策:及時修復、預防和技術開發。及時修復包括機動作業和計劃作業兩部分。機動作業主要負責地面漏水的發現和修復,通過24小時電話報修系統和隨時待命的工作人員來完成。計劃作業負責地下漏水的發現和修復,分為巡回調查作業和漏水量測定作業。巡回調查作業是在夜間交通少噪音低的時候對選定區域內的水表通過漏水探測器進行測量。漏水量測定作業是在夜間使用儀器測量最小流量,在特定時間內非用水情況下的最下流量被視為漏水量。預防對策主要包括:用耐用鑄鐵管替換舊的供水管,整合和更新末端私用水管,使用強化抗震大口徑供水管,管道材質的改進。技術開發對策包括:測試管道,開發各種漏水探測儀器和設備。降低漏水率也是中國政府和企業需要克服的難題,東京都水道局的經驗和措施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鑒。
3月13日下午,考察團一行訪問了大阪市水道局柴島自來水廠。大阪市水道局總務擔當近田信一郎先生、計劃擔當中井正人先生、副廠長村田幸一等日方人員向考察團介紹了大阪市的供水情況及柴島自來水廠的運營情況。會談后,考察團還參觀了水廠設施,包括控制室、取水口、沉降池、庫房等。
3月13日晚上,考察團與關西經濟聯合會舉行了會談。參加會談的日方代表有關西經濟聯合會事務局長青柳明雄先生、鈴木產業株式會社社長鈴木淳司先生、NET株式會社社長小山登一郎先生等人員。首先,青柳先生和文一波先生分別代表關西經濟聯合會和環境商會作了致詞。接下來,鈴木、NET、積水、堀場、嘉納福、東洋紡工、松下等日方企業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企業與環境相關的產品和技術。考察團成員也分別介紹了中方企業和機構的情況。關西經濟聯合會還向考察團介紹了4月份將在北京舉辦“中國關西水環境論壇”,希望就此活動與環境商會開展合作。文一波先生代表環境商會表示將對該論壇給予大力支持。
3月14日上午,考察團一行訪問了琵琶湖定川水質保全機構并對琵琶湖進行了考察。琵琶湖位于Yodo河系,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為東京、大阪等周邊地區提供水源。上個世紀70年代,快速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造成了水質惡化,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導致湖水的嚴重富營養化,為飲用水和環境帶來問題。1977年琵琶湖發生大規模的赤潮引起日本社會的重視,當地政府和居民經過長期共同努力,琵琶湖水質重新變清。琵琶湖治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截污、治山養水、廣泛進行環境保護科普教育。
3月16日上午,考察團一行訪問了北九州市的生態工業園。北九州市環境局的坂上壯一郎先生向考察團介紹了生態工業園的建設和發展。作為日本四大工業區之一的北九州市在上個世紀60年代經歷了嚴重的公害污染,在解決公害問題過程中,北九州市建立起世界上最先進的環保體系。為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1997年經日本國家批準設立了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到2007年已有25家企業進入園區開展各種再生利用項目,涉及塑料瓶再生、熒光燈管再生、辦公設備再生、醫療用具再生、汽車再生、家電再生、建筑混合廢料再生、有色金屬再生等方面。考察團參觀了西日本家電再生使用株式會社的再生工廠,這里通過手工分解與機械處理相結合,對廢棄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等家電進行分解、破碎、清洗和分選,回收鐵、銅、鋁、塑料和玻璃等資源,回收的資源將用于再商品化、再利用。另外,對回收的氟利昂進行無害化處理。考察團還參觀了J-Relights株式會社的再生工廠。這里對廢棄的熒光燈管進行處理,回收玻璃、熒光粉、鋁和鐵、水銀等資源,再用于商品再生化利用,比如制造和銷售再生熒光燈管。日本在循環經濟、資源再利用方面給我們很多啟示。
3月16日下午,考察團一行訪問了宗像市終末污水處理廠,該廠采用了日立公司的技術和設備。日立工業設備技術株式會社韓敏先生、顧一能先生向考察團介紹了日立公司的水處理技術和產品。日立公司提供給水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適用于鄉村的小規模污水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等設備。日立公司研發的包埋固定化載體硝化脫氮處理系統具有高性能和節省空間的特點,并適用于污水廠的升級改造。
3月17日上午,考察團一行訪問了福岡市海中道奈多海水淡化中心。該中心于2005年建成供水,日產水量最多50000 m³。特點是采用滲透取水方式抽取清澈的海水,經過UF膜去除微生物和細微粒子,再通過反滲透系統中的高壓RO膜和低壓RO膜獲得優質淡水。
二、考察成果
此次考察圓滿結束,中國環境產業考察團的日本之旅促進了中日兩國環境產業界的交流,并為今后雙方合作打下了基礎。此次考察內容豐富、全面,涉及供水、污水處理、污泥處置、再生水、流域治理、海水淡化、膜技術、循環經濟等方面。日本在水處理、固廢處理、循環經濟等方面的經驗和技術給考察團留下了深刻印象。通過考察,我們對日本的環境產業、特別是水業及相關產業的政策、發展情況、以及運營管理模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對日本國民和企業的環保意識有著深刻的體會。日本政府特別重視環境立法工作,先后出臺了《公害對策基本法》、《環境基本法》和《推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法》等一系列環保法律,形成了環境法規體系,為治理環境問題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礎。同時,日本政府不斷加強環境管理體制。隨著各項相關法令的制定和環境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也加大對環保技術研發和投資,再加上民眾的積極配合和支持,日本的環境治理效果顯著。此次考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考察團成員收獲很大,對活動感到十分滿意。
三、合作前景
我們認為,中日兩國在環境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涉及設備、服務、技術、培訓、資金、工程、信息等多個方面。我們認識到,日本在治理環境問題方面積累的經驗值得中國借鑒,日本企業研發的環保新技術值得我們學習。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中日兩國在環境領域的合作有一些障礙需要克服,主要有3個方面:第一,日本企業對中國市場過于保守,導致不能在中國市場很好發展。第二,日本企業對中國市場缺乏足夠了解,不能為中國用戶提供滿意的解決方案。第三,日本產品價格較高,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建議日本企業和機構抓住中國環境產業快速發展的機會,與中國環境產業組織和機構建立聯系,開展人員交流和信息合作,提供適合中國市場的最新環保技術和產品,尋找中方有實力的合作伙伴共同開拓市場,將產品本地化來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為中國用戶提供性價比高的產品和服務。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