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發展循環經濟 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在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廢物產生、消費等環節,逐步建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節約能源 強化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導向,加大節能力度。通過優化產業結構特別是降低高耗能產業比重,實現結構節能;通過開發推廣節能技術,實現技術節能;通過加強能源生產、運輸、消費各環節的制度建設和監管,實現管理節能。突出抓好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建材等行業和耗能大戶的節能工作。加大汽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實施力度,加快淘汰老舊運輸設備。制定替代液體燃料標準,積極發展石油替代產品。鼓勵生產使用高效節能產品。
節約用水 發展農業節水,推進雨水集蓄,建設節水灌溉飼草基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基本實現灌溉用水總量零增長。重點推進火電、冶金等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抓好城市節水工作,強制推廣使用節水設備和器具,擴大再生水利用。加強公共建筑和住宅節水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礦井水利用。
節約土地 發展節能省地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到2010年實現所有城市禁用實心粘土磚。
節約材料 推行產品生態設計,推廣節約材料的技術工藝。推進木材、金屬材料、水泥等的節約代用。禁止過度包裝。規范并減少一次性用品生產和使用。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 抓好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屬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推進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和化工廢渣及尾礦等工業廢物利用。推進秸稈、農膜、禽畜糞便等循環利用。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進廢紙、廢舊金屬、廢舊輪胎和廢棄電子產品等回收利用。加強生活垃圾和污泥資源化利用。
推動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建材、制糖等行業實施循環經濟改造,形成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在重點行業、領域、產業園區和城市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發展黃河三角洲、三峽庫區等高效生態經濟。
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工程
重點行業 建設濟鋼、寶鋼、鞍本鋼、攀鋼、中鋁、金川公司、江西銅業、魯北化工等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
產業園區 建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及園區集中供熱和廢物處理中心,建設河北曹妃甸、青海柴達木等若干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 建設湖南汨羅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市場和加工示范基地。
再生金屬利用 建設若干30萬噸以上的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示范企業。
廢舊家電回收處理 建設若干廢舊家電回收利用示范基地。
再制造 建設若干汽車發動機、變速箱、電機和輪胎翻新等再制造示范企業。
強化促進節約的政策措施 加快循環經濟立法。實行單位能耗目標責任和考核制度。完善重點行業能耗和水耗準入標準、主要用能產品和建筑物能效標準、重點行業節能設計規范和取水定額標準。嚴格執行設計、施工、生產等技術標準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實行強制淘汰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的制度。推行強制性能效標識制度和節能產品認證制度。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政府節能采購、合同能源管理。實行有利于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石油替代產品開發的財稅、價格、投資政策。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