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64ku0"></samp>
  • <samp id="64ku0"><tbody id="64ku0"></tbody></samp>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規劃 >>內容詳細

    《寧夏回族自治區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

    2009-07-31 10:19:17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排污費征收、使用的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國務院發布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排污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活動,必須遵守條例和本辦法。
        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水、廢氣、固體廢物、危險廢物以及噪聲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統稱排污者),應當依法繳納排污費。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環保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排污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環保部門所屬的環境監察機構,具體負責污染物申報登記、核定和排污費征收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價格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對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第四條  排污費的征收、使用必須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征收的排污費全部上繳財政,納入財政預算,作為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全部用于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
        財政部門應當將本級環境保護執法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予以足額保障。
        第五條  環保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核定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征收排污費:
        (一)自治區環保部門負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及排污費的核定和征收。經改擴建后裝機容量達到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從投產后的下一年度起,由自治區環保部門負責其排污費的核定和征收。
        (二)設區的市環保部門負責所轄市區范圍內的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及排污費的核定和征收。
        (三)縣(市)環保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及排污費的核定和征收。
        第六條  排污者繳納排污費,不免除其污染防治、污染損害賠償以及其他法律責任。

    第二章  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的核定

        第七條  實行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申報制度。
        排污者必須在每年12月15日前,向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的具有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核定權的環保部門申報下一年度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并提供與污染物排放有關的資料。
        排污者申報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時,應當以本年度污染物排放實際情況和下一年度生產計劃所需排放污染物情況為依據。
        新建、擴建、改建項目,項目單位應當在項目試生產前3個月內辦理排污申報手續。
        在城市市區內的建筑工程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前15日內,辦理排污申報手續。
        第八條  環保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順序核定污染物排放種類和數量:
        (一)排污者正常使用國家強制檢定并依法定期校驗的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儀器的,依據其監測數據核定;
        (二)具備監測條件的,按照國家環保總局規定的監測方法監測所得的監督性監測數據核定;
        (三)不具備監測條件的,按照國家環保總局規定的物料衡算方法計算所得物料衡算數據核定。
        餐飲、娛樂等第三產業小型排污者,采用抽樣測算的辦法核定排污量。
        抽樣測算辦法,由設區的市環保部門制定并向社會公布。
        第九條  排污者漏報、謊報或者不依照規定進行排污申報登記的,由具有核定權的環保部門責令限期補報;逾期不補報的視為拒報。
        對被視為拒報的排污者,由具有核定權的環保部門直接核定和征收其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及排污費。
        第十條  排污者申報排污登記后,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強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設施、污染防治處理設施需要變更的,應當在變更前15日內,向具有核定權的環保部門申請履行變更手續;發生緊急變更的,必須在變更后3日內,向具有核定權的環保部門申請履行變更手續;發生變更而未申請履行變更手續的,視為拒報。
        第十一條  環保部門核定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時,應當將核定依據、核定方法和核定結果告知排污者。
        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經核定后,具有核定權的環保部門應當向排污者送達《排污核定通知書》。
        第十二條  排污者對污染物核定結果有異議的,自接到《排污核定通知書》之日起7日內,向具有核定權的環保部門申請復核;具有核定權的環保部門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之日起1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并向排污者送達《排污核定復核通知書》。

    第三章  排污費的征收與減免

        第十三條  排污者應當依照下列規定繳納排污費:
        (一)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核定的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繳納廢氣排污費;
        (二)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核定的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繳納污水排污費;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自治區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按照核定的排污費的1倍繳納超標排污費;
        (三)排放工業固體廢物未按照規定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或者建成的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按照核定的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繳納固體廢物排污費;
        (四)未按照規定的填埋方式處置危險廢物的,按照核定的排放危險廢物的種類、數量繳納危險廢物排污費;
        (五)產生環境噪聲污染超過國家環境噪聲標準的,按照核定的排放噪聲的超標分貝數繳納噪聲排污費;
        (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自治區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營單位按照核定的排污費的1倍繳納超標排污費。
        第十四條  排污費按月或者按季度征收,排污者可以按月繳納,也可以按季度繳納。
        環保部門應當在每月或者每季度終了后10日內,依據排污費征收標準和經核定的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確定排污者應當繳納的排污費數額,并將排污者的名稱、收費類別、收費時段、收費數額予以公告。
        第十五條  排污費征收標準應當依照國家規定的征收標準和計算方法確定;國家排污費征收標準中未作規定的,由自治區價格、財政、環保部門和經濟主管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提出自治區排污費征收標準,報請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發布。
        第十六條  環保部門征收排污費,應當持有《收費許可證》。
        環保部門征收排污費,應當向排污者發出《排污費繳費通知單》,并同時將排污費征收標準告知排污者;排污者應當自接到《排污費繳費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到財政部門指定的商業銀行繳納排污費。
        第十七條  環保部門征收的排污費按照下列比例分別上繳中央財政、自治區財政和市、縣(市)財政,作為中央、自治區和市、縣(市)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
        (一)自治區環保部門征收的排污費的10%作為中央預算收入; 90%作為自治區預算收入。
        (二)市、縣(市)環保部門征收的排污費的10%作為中央預算收入,15%作為自治區預算收入;75%作為市、縣(市)預算收入。
        排污費的具體繳納辦法由自治區財政、環保等部門共同制定。
        第十八條  排污者遇洪水、干旱、地震等不可抗力自然災害,或者因疫情、火災、人為破壞等突發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經濟損失的,可以申請減繳或者免繳排污費。
        排污者因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環境污染的,不得申請減繳或者免繳排污費。
        第十九條  減繳或者免繳排污費依照本條規定的權限審批。
        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申請減免二氧化硫排污費,按照下列規定審批:
        (一)減免排污費數額在500萬元以下的,由自治區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自治區環保部門審批;
        (二)減免排污費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由自治區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自治區環保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國務院有關部門審批。
        除前款規定的外,申請減免排污費,按照下列規定審批:
        (一)減免排污費數額在50萬元以下的,由設區的市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環保部門審批;
        (二)減免排污數額在5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由自治區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自治區環保部門審批;
        (三)減免排污費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由自治區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自治區環保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國務院有關部門審批;
        (四)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殯葬機構、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中小學校(不含其所辦企業)等非盈利性社會公益事業單位的污染物排放達標的,經負責征收排污費的環保部門核準后,可以免繳排污費。
        第二十條  排污者應當自遇到不可抗力或者突發事件之日起30日內,向具有審批權的財政、價格、環保部門提出減免排污費的書面申請。
        減免排污費的書面申請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排污者名稱及法定代表人或者業主姓名;
        (二)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
        (三)應繳排污費數額;
        (四)減免理由;
        (五)減免數額;
        (六)減免期限。
        第二十一條  具有審批權的財政、價格、環保部門應當自收到減免排污費書面申請之日起30日內,由環保部門進行調查核實,提出審核意見并通報同級財政、價格主管部門。
        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環保部門提出的審核意見之日起30日內,會同環保部門作出是否批準減免排污費的決定,并以書面形式批復申請減免排污費的排污者。
        第二十二條  排污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接到《排污費繳費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向負責征收排污費的環保部門提出緩繳排污費的申請:
        (一)企業因經營困難處于破產、倒閉、停產、半停產狀態的;
        (二)符合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已提出減免排污費的申請并正在審批期間的。
        排污者申請緩繳排污費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3個月,緩繳申請獲得批準后1年內不得再次申請緩繳。
        緩繳排污費申請書的內容參照本辦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
        第二十三條  環保部門應當自收到緩繳排污費申請書之日起7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緩繳排污費的書面決定;逾期未作出決定的,視為同意。
        第二十四條  準予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的排污者名單,由受理申請的環保部門予以公告。
        對批準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的排污者,不免除其防治污染、污染損害賠償以及其他法律責任。
        第二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擴大排污費減繳、免繳和緩繳的范圍,也不得超越審批權限或者違反審批程序批準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

    第四章  排污費的使用

        第二十六條  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主要用于下列項目的撥款補助或者貸款貼息:
        (一)重點污染源防治項目。包括技術和工藝符合環境保護及其他清潔生產要求的重點行業、重點污染源防治項目,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下達的重點限期治理項目和環境保護示范工程項目。
        (二)區域性污染防治項目。主要用于工業集中的區域、鎮、園區等綜合性污染防治和跨地區的污染治理及流域污染防治項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項目。主要用于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污染物總量控制等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推廣、應用,以及污染防治技術、工藝的研究開發和廢棄物的資源化技術研究開發項目。
        (四)國家或者自治區規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項目。
        第二十七條  申請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程序:
        (一)申請使用中央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按照隸屬關系以項目形式申報。項目組織實施單位或者承擔單位為中央直屬單位的,通過其主管部門向國務院財政和環保部門提出申請;項目組織實施單位或者承擔單位為非中央直屬單位的,通過其所在地的設區的市財政和環保部門聯合向自治區財政和環保部門上報申請材料,經審核同意后,由自治區財政和環保部門聯合向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申請。
        (二)申請使用自治區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由項目組織實施單位或者承擔單位通過其所在地的市、縣(市)財政和環保部門聯合向自治區財政和環保部門上報申請材料;
        (三)申請使用市、縣(市)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由項目組織實施單位或者承擔單位向征收其排污費的市、縣(市)財政和環保部門報送申請材料。
        第二十八條  申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申請材料分為正文和附件兩部分,正文為申請資金的正式文件,附件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包括:項目目的、技術路線、投資概算、申請補助金額及使用方向、項目實施的保障措施、預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等;申請使用貸款貼息的,應當提供經辦銀行出具的專項貸款合同和利息結算清單。
        第二十九條  環保部門收到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申請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后,應當對項目進行審查,審查通過的項目由財政、環保部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評審,按照項目的類別及專家評審意見,統一納入項目庫。納入項目庫的項目由環保部門根據環境管理需要提出當年安排項目建議清單和資金使用計劃,經財政部門審核同意后聯合下達項目預算。
        第三十條  項目實施單位或者承擔單位收到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后,應當按照規定組織項目實施。污染治理項目的實施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招投標管理規定。
        財政部門應當按照項目預算和資金使用計劃及時撥付資金,并對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及其他配套資金的到位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項目按時完成。
        環保部門應當根據項目進度,檢查治理技術方案的實施以及污染物總量削減措施的執行。項目完成后,環保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及時組織驗收。

    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工作的領導,對其環保、財政、價格主管部門違反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的行為,應當予以糾正。
        第三十二條  實行排污費征收、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審批和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報告制度。
        (一)市、縣(市)財政、環保部門,應當在每季度終了之日起10日內,將管轄范圍內的排污費征收情況書面上報自治區財政、環保部門;
        (二)市、縣(市)財政、價格、環保部門應當在批準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之日起15日內,將排污者的書面申請、環保部門調查核實材料、批準文件和公告,報送自治區財政、價格、環保部門;
        (三)市、縣(市)財政、環保部門,應當在每季度終了后的10日內,向本級人民政府、自治區財政和環保部門報告本行政區域內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
        (四)市、縣(市)財政、環保部門應當在下達項目預算之日起15日內,將項目預算和資金使用計劃報自治區財政、環保部門備案;
        (五)自治區財政、環保部門應當于年度終了后的30日內,將自治區排污費征收情況及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年度報告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務院財政、環保部門。
        第三十三條  自治區環保、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對本自治區繳納、征收和管理排污費的下列情況進行檢查:
        (一)無《收費許可證》收取排污費的;
        (二)擅自設立排污費收費項目的;
        (三)擅自擴大或者縮小排污費收費范圍,提高或者降低排污費收費標準的;
        (四)超越權限或者違反規定程序減免排污費的;
        (五)以征收排污費名義收費但不出具自治區財政部門監制的收費票據的;
        (六)擅自設立銀行賬戶存貯排污費或者不到指定的商業銀行繳納排污費的;
        (七)違反規定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
        (八)征收的排污費未按規定的比例上繳中央和自治區財政的;
        (九)擅自擴大或者縮小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核定范圍的;
        (十)應當征收而未征收或者少征收排污費的;
        (十一)截留、擠占、挪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
        (十二)未按規定繳納排污費的;
        (十三)以欺騙手段騙取批準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的;
        (十四)其他依法應當予以檢查的情況。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監察、審計部門和人民銀行,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對排污費收繳分離和管理使用進行協調、檢查和監督。

    第六章  罰  則

        第三十五條  環保部門或者其所屬的環境監察機構,在排污費征收工作中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收繳分離制度的,依照《寧夏回族自治區行政事業性收費收繳分離規定》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三十六條  財政部門不按照項目預算和批準的資金使用計劃按時核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貽誤污染防治工作的,依照《寧夏回族自治區行政事業性收費收繳分離規定》予以處理。
        第三十七條  市、縣(市)環保部門應當征收而未征收或者少征收排污費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自治區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自治區環保部門直接責令排污者補繳排污費;補繳的排污費上繳自治區國庫,作為自治區預算收入,列入自治區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市、縣(市)財政、環保部門未在規定的時間內報告排污費征收、減繳、免繳、緩繳和使用管理情況的,由自治區財政、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取消其申請下一年度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資格。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環保、財政、價格主管部門違法批準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或者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排污者拒報、謊報排污申報登記事項的,由具有核定權的環保部門依照下列規定給予處罰:
        (一)拒報或者謊報水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或者處以1000元至10000元罰款;
        (二)拒報或者謊報大氣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或者處以5000元至50000元罰款;
        (三)拒報或者謊報環境噪聲排放申報事項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或者處以500元至5000元罰款;
        (四)拒報或者謊報工業固體廢物或者危險廢物排放申報事項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以1000至10000元罰款。
        第四十一條  排污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下列規定給予處罰:
        (一)排污者未按規定繳納排污費或者逾期拒不繳納的,由負責征收排污費的環保部門依據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二)排污者以欺騙手段騙取批準減繳、免繳或者緩繳排污費的,由負責審核批準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三)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由下達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計劃的環保部門或者財政部門依據條例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四)排污者未在本辦法規定的期限內足額繳納排污費的,由負責征收其排污費的環保部門責令限期繳納,并從滯納之日起,每日加收應繳金額2‰的滯納金。
        第四十二條  排污者對環保、財政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本辦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會員驗證

    提交關閉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久久九九精品99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玩偶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蜜芽|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人妻激情制服丝袜另类|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1区| 国产欧美精品123区发布|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99这里有精品10|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日本精品视频一视频高清|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