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下稱“環境商會”)的消息稱,國家發改委正組織編制《節能與環保產業振興規劃》,以解決投融資渠道單一、投資結構不合理和產業集中度低等問題。
據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2日透露,國家發改委5月下旬召開了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邀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等行業協會。環境商會作為唯一一家被邀請的行業商會參加了此次座談會。
據介紹,早在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剛出臺之際,環境商會就向有關部門呼吁出臺環保產業振興規劃,并著手起草《關于進一步促進環境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促進環境產業發展的建議》。
統計顯示,2007年,中國環境產業從業單位有3萬多家,從業人員達300多萬人,年產值7025億元,占當年全國GDP的2.8%。其中,環保產品625億元,環境服務50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4200億元,潔凈技術產品1700億元。
駱建華介紹,目前,我國環境產業發展面臨五個方面的問題:
投融資渠道單一,過多依賴國債投資,資本市場融資困難。主要表現為金融機構對環保企業貸款不積極;貸款抵押品條件苛刻,特許經營權抵押貸款不能順利推行;擔保體系不健全等。
投資結構不盡合理,重建廠輕管網的現象較為普遍,污水處理廠建而不運,成為中看不中用的環保“花瓶”。全國只有不足40%的污水處理廠運營負荷達到70%以上。
產業集中度低,排名前10位的水務公司日污水處理能力僅占全國的20%左右,全國1500個污水處理廠和近500個垃圾處理廠分散在近千個運營主體之中。
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機制不健全,環境設施用地、用電配套優惠政策不到位。
環保產品和技術的標準化、系統化、配套化水平低,服務不規范。現階段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尚未完成,污染治理任務仍然繁重。
按照環境商會提出的相關建議,國家應進一步明確環保投資企業可以用特許經營權進行質押貸款,并由國務院出面協調銀行系統落實執行。
在水價調整方面,建議對仍未開征污水處理費的城市限期開征,已開征的應逐步提高征收標準至合理水平,以保證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環境商會還建議環保企業所得稅在前六年的“三免三減半”之后,比照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對污水處理廠的生產經營用房及其所占的土地給予減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優惠政策。同時建議參考上海市做法,根據污水處理廠COD削減績效等對環保企業進行電價補貼獎勵,以發揮環境公用設施的減排潛力。
環境商會還特別建議,鼓勵環保企業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的有利時機,合作、并購、參股國內外先進環保研發和設備制造企業,整合戰略資源促進產業升級,尤其在技術開發上加大力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