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啟之年。
在這次“兩會”上,“十二五”規劃正式出臺。用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胡鞍鋼的話說: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綠色發展的國家規劃。
在胡鞍鋼看來,這不僅表明中國已經與發達國家保持同步,甚至意味著中國有可能在綠色發展上先行一步。
在“十二五”規劃提出的24個指標中,涉及綠色的指標就占了三分之一(8個),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發展規劃”。
可以說,綠色發展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大亮點,也是中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具體行動方案。
聲音一:
“三北工程”不能再“撒胡椒面”
全國人大代表劉志新、李福升,全國政協委員趙雨森、馬文丕、劉曉梅在“兩會”上呼吁加強“三北工程”建設,并減少建設投資“撒胡椒面”、“吃大鍋飯”的現象。
“三北工程”(西北、華北、東北大型防護林工程)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啟動實施的第一項林業重點工程,是迄今世界上建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生態工程。通過30多年的建設,“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近4億畝,取得了巨大的階段性建設成就。
據國家林業局的統計,“十一五”期間,“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育林828.95萬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末的8.63%提高到現在的12.4%,區域生態狀況和工程建設呈現出重要的轉變。
但目前“三北工程”區域內的森林覆蓋率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三北地區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仍然十分嚴重。
“加快構建北方綠色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三北地區最關鍵、最重要、最緊迫。”上述代表、委員說。
據這些代表、委員的調研,受自然、技術、資金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三北工程”建設發展還很不平衡,特別是一些生態區位重要的地區,生態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有限的資金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益。
代表、委員們指出了目前“三北工程”建設的三大問題:
一是工程建設重點不夠突出,投資存在“撒胡椒面”、“吃大鍋飯”的現象,高質量的示范樣板少,在一定的區域內尚未形成集中連片的規模效應。
二是目前建設內容比較單一,建設重點在營造林環節,防護林經營撫育比重少。有近4000萬畝的林分急需撫育和更新。
三是工程建設方式有待于優化。三北地區適宜封育的宜林地資源有1.5億多畝。必須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才能加快建設步伐,提高建設成效。
“‘三北工程’要按照轉變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方式要求,加大重點區域生態建設投入力度。”劉志新說。
李福升等人也建議,應轉變“三北工程”建設方式,突出重點,規模治理,集中連片,盡快啟動建設一批百萬畝以上的防護林基地。
針對“三北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日前表示:“由于受自然、技術、資金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該工程發展不平衡,重點不夠突出,高質量的示范樣板少,在一定區域內尚未形成集中連片的規模效應。特別是一些生態區位重要的地區,生態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益。”
賈治邦表示,未來10年,三北防護林工程將按照突出重點、規模治理的思路,調整主攻方向和區域建設重點,規劃建設一批百萬畝以上、集中連片的人工林基地,以區域生態好轉帶動整個三北地區生態好轉,加快構筑我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
聲音二:
盡快解決環保資金瓶頸問題
環保資金匱乏是一個多年不解的大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陳飛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為解決環保資金缺乏的問題,可以考慮發行“環保彩票”的辦法。
“目前我國在環保資金來源上,還缺乏有效的財政制度保障。”陳飛對記者說,我國還沒有建立起有利于財政投資穩定增長的政策法規體系,同時也缺乏系統的環境保護稅收籌資政策。
他解釋說,我國現行稅制中大部分稅種的稅目、稅基、稅率的選擇都未從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與國際上已經建立起來的環保型稅收體系覆蓋面大、征收力度強、劃分細致、易操作的發展趨勢還有很大差距。
“例如我國的資源稅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環保稅。”他說,因為它主要是針對使用諸如煤、石油、天然氣、鹽等自然資源所獲得的收益而征收的,其目的不是促進國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使用,而是調節從事資源開發的企業因資源本身的優劣條件和地理位置差異而形成的級差收入,由于收入大部分歸地方,實際上鼓勵了地方進行資源開發。
陳飛認為,近年來,我國彩票市場持續火熱,為社會福利、體育事業提供了極大的資金支持,發行“環保彩票”既可以解決長期以來環保資金瓶頸問題,又可達到全民參與、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的目的,在國際上也可以展示中國對環境保護的創新方式和行動做出的努力。
“如果當前沒有更好的方式解決環保的資金瓶頸問題,不如先行試點嘗試發行‘環保彩票’,如果效果明顯可向全國推廣。”陳飛建議,環保彩票可借鑒現有福利、體育彩票的整個發行模式、渠道和架構,實行資源整合;如現階段政策不允許發行新的專項彩票,可在福彩、體彩中增設“環保彩票”項目,等時機成熟后再分離操作;定期對環保彩票對環保事業的助力效果進行評估,并向社會公布,以確保錢能真正用在刀刃上。
據記者了解,此前有報道稱,湖北省環保廳曾公開表示,有意向社會發行“環保彩票”, 解決環保資金的不足。早在2001年,上海、陜西等地的環保部門也有發行“環保彩票”的建議。但由于彩票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為保證其市場的規范,發行要求非常嚴格。民政部門對此事并不看好。
但目前“環保彩票”在國外已經推行。有報道稱,2010年,日本限量發售了首個大型彩票“綠色巨獎”,該彩票主要是宣傳綠化環保和藝術文化振興,讓更多玩家體會中獎的喜悅,同時提高綠色環保意識。
聲音三:
加強新能源產業布局和監管
新能源在目前的中國才剛剛起步,但已經出現了“亂局”的苗頭。全國人大代表黃鳴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應加強新能源產業的布局和監管,遏制一些地方盲目發展新能源的勢頭。
“在當前我國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率先實現經濟回升的形勢下,積極開發新能源,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說。
但他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仍然堅持傳統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對新能源建設認識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夠,這很可能失去在后危機期間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好時機。
黃鳴發現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由于推廣新能源可以獲得財政補貼這一利益驅動,各級政府又缺乏新能源監督管理機構,新能源研發、示范和推廣缺乏行政指導、協調和監督,致使企業不考慮運行成本和收益,盲目發展新能源。
“如一些地方光照不充分,卻盲目推廣光伏發電;一些地方風力資源不足,卻想大力發展風力發電;一些有條件研發新能源裝備的地區,并不一定適合推廣利用該新能源,卻片面強調研發與應用一體化。”黃鳴說。
他認為,在監管層面,可以考慮在中央和省級政府的發改委等部門成立新能源監督管理機構,協調、監督全國和各省、市、自治區的新能源研發、示范和推廣工作;在市場層面,應當通過政策引導、經濟激勵等措施,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新能源開發和推廣領域;在社會層面,可通過宣傳教育、參與體驗和消費補貼等手段,使廣大消費者參與新能源的消費,購買新能源企業的債券和股票。
在談到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支持力度的問題時,黃鳴認為,總的來說,國家對新能源的技術研發支持力度還比較小,動力不夠足。
“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缺乏國產技術支撐,一些核心和關鍵技術,還需要從國外引進,這些技術空白,嚴重制約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的研發力量未得到有效整合,投入不足,缺少攻克核心關鍵技術的動力。
“如果我們研發跟不上、缺少知識儲備、依賴引進技術,就會在未來競爭中再次處于被動地位。”黃鳴說,特別是作為太陽能熱水器保有量占全球76%、掌控前沿技術話語權的太陽能光熱,這方面的問題更為突出。
他建議國家應盡快梳理與新能源有關的成熟技術,對于國內已經具有經濟和環境比較優勢的技術,建議不再引進或取消對該技術的進口補貼,只引進國內急需且缺乏的核心關鍵技術。建議國家加大對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的投入,推動產學研聯合科技攻關,搭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新能源共性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創新平臺。同時推動產業標準化建設,盡快出臺新能源國家認證標準、并網特別是光熱發電的相關對接辦法、技術標準,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予以規范。
聲音四:熊膽藥品市場亟待規范
今年“兩會”期間,有關“活熊取膽”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賈寶蘭、黃信陽還專門寫了《關于在全國范圍內停止活熊取膽業》的提案。
“活熊取膽是我們這個偉大國家形象上的一個污點!”賈寶蘭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停止活熊取膽業。
多年以來,國內外公眾、媒體一直強烈反對活熊取膽的這一殘忍行業。賈寶蘭對記者說,活熊取膽不僅不人道,熊膽制品還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以活熊取膽方式從黑熊身體中抽取的膽汁面臨著多種被污染的可能:黑熊生存環境中污物的污染、病變組織分泌物的污染以及可能存在的抗生素殘留的污染。”賈寶蘭說。
解放軍成都軍區總醫院此前的科研報告也顯示,“由于長期取膽,黑熊的膽道系統在肝臟持續的炎癥影響下,有可能最終導致肝癌的發生。在這種熊的體內取出的膽汁,可能會混入其他物質,比如膿性分泌物、炎性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腫瘤產生的細胞因子等,對熊膽消費者健康構成了潛在的影響。”
“目前的熊膽藥品市場有待規范。”賈寶蘭說,黑熊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際CITES公約附錄一動物。鑒于活熊取膽的敏感性,在熊膽制品的制造和銷售方面,國家有關部門頒布了非常嚴格的規定。但是,為了牟取更大的利潤,熊膽制品的制造和銷售環節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她列舉了兩個方面的問題:
違規生產:由于許多不法廠家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利用熊膽原料,導致市面上大量出現以熊膽為原料但沒有國藥準字號的藥品,甚至保健品和化妝品;
違規銷售:根據相關規定,需要利用熊膽原料的生產企業和醫院,須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向批準的養殖單位或定點保管單位購買,而熊膽粉的零售活動一律停止。但在吉林省長春市、延吉市和云南省大理市等邊境地區,熊膽粉被定義為地方特產,出現在各家旅游紀念品商店里,更有養熊企業直接向游客,特別是韓國游客兜售熊膽粉。
“中國作為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負責任的大國,應該在世界各國及本國人民心目中樹立起拒絕殘忍、文明進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形象。”賈寶蘭建議國務院法制辦(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衛生部、國家林業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會同相關專業的學者、專家、社會知名人士以及從事黑熊保護工作的社會團體共同研究、討論停止活熊取膽業的計劃,并盡快制定、頒布停止活熊取膽業的法律法規。
她同時建議國務院法制辦組織國家林業局、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相關部門,對熊膽制品的安全性進行確認,并研究制定熊膽粉入藥管理的執行細則,加強聯合執法力度。同時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方案,鼓勵相關科研機構積極從事熊膽替代品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聲音五:
需加大扶持非林木產業發展力度
在今年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下達“十二五”時期全國工作目標任務時特別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森林蓄積量要增加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要達到21.66%。
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是20.36%,要實現“十二五”末達到21.66%的目標,相當于5年增長1.3個百分點,這個任務非常艱巨。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大力植樹造林外,促進非林木產業發展,確保林業持續穩定發展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吉林森工(11.05,-0.14,-1.25%)集團董事長柏廣新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十二五”時期,國家應加大扶持非林木產業發展力度。“發展非林木產業是重點國有林區保護森林資源,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他說。
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不僅擁有非常豐富的林木資源,還有十分豐富的礦產、水電、森林食品藥品、森林生態旅游等非林木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地域優勢和行業優勢。
柏廣新說,一期天保工程使工程區天然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林區經濟危困狀況,但是,非林木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開發,后續產業尚未形成規模,森林資源仍然承載很大壓力。
“國有林區發展總體上還靠國家輸血維持生存,沒有形成自我造血的功能。”他說。
柏廣新建議賦予重點國有林區森工企業優先開發轄區礦產、水電等非林木資源的權利,在二期天保工程中設立非林木資源開發專項扶持資金,給予專項貸款、財政貼息、資源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扶持非林木產業發展,增強森工企業發展后勁,提高林業職工收入,帶動林區農民致富,助推區域經濟的發展,確保天保二期工程目標的實現。
吉林森工是我國第一家大型國有控股森工企業,是中國四大森工集團之一,是國家重要商品材生產基地。
在談到吉林森工“十二五”發展思路時,柏廣新表示,將堅持生態優先、產業優化、產品優良方針,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優化產業結構為重點,實現到“十二五”末期,總資產160億元,銷售收入100億元,凈利潤2億元,林業總產值200億元,工業增加值10億元,在崗員工年均收入4萬元,森林覆蓋率91%,有林地蓄積1.88億立方米。
聲音六:
應設立城鎮環保運營專項基金
全國工商聯7日下午透露,已經向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題為《關于設立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運營專項基金的建議》的團體提案。
這份提案,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負責起草。以“團體提案”的形式向“兩會”提交,顯示了對這問題的重視。
該提案稱,近年來,隨著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程的不斷加速,我國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運營資金短缺問題也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環境設施效益的發揮和減排效果的顯現。該提案列舉了四大問題:
已建成的環境基礎設施運營資金缺口較大。由于污水、垃圾收費機制不健全、征繳率低,致使大量環境基礎設施不能正常運行。
在建的環境基礎設施運營資金問題將更加突出。據住建部數據,目前全國正在建設的城鎮污水處理項目1949個,總設計能力約5500萬立方米/日。這批污水處理項目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以及縣城以下的中小城鎮,這些地區經濟欠發達、財政困難、收費機制尚未建立,設施建成后,“建得起、養不起”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污水垃圾處理收費不足,難以滿足運營需求。2008年我國建成縣城污水處理廠427家,處理能力961萬立方米/日。而全年所有縣城的處理費收入僅為12.5億元,平均每噸0.36元,離0.8元/噸的收費標準相距甚遠。垃圾處理收費情況更不容樂觀,2008年我國建成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廠509家,處理能力達31.5萬噸/日,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為1億噸。而同年城市垃圾處理收費僅為23億元,平均每噸僅為23元左右。
日益嚴格的環境排放標準和要求將提升運營成本。以污水處理為例,現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每噸污水處理成本將由目前的0.8元提升至1.2元。
該提案認為,為彌補污水、垃圾處理收費不足,提高環境基礎設施的運行效率,帶動和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當務之急是設立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運營專項基金,對設施進行“末端補貼”,以保證我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在具體建議中,該提案提出,可設立“城鎮環境設施運營專項基金”,借鑒美國清潔水州立滾動基金的設立辦法,由中央、省、市三級財政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投入設立,中央財政從國債資金或以獎代補基金中拿出一定份額,省、市兩級財政從污水垃圾處理費收入中拿出一定份額。基金設立后由省級建設部門統一進行管理。
在基金補貼對象上,該提案建議,基金補貼對象為中西部地區及收費不到位地區的已建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補貼前提一是當地需在規定期限內建立健全污水垃圾收費機制,二是設施運行負荷率和環境績效需達到相關要求。
而對于不在基金補貼范圍內,同時市場化發育較好的環保項目,該提案建議,如收費標準不足以維持其運營,基金還可以為其作為低息或無息貸款。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