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綠色環境作為支撐,包括干凈的水和空氣,無毒的土壤,綠色農業便無從談起。”3日上午,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說。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0001號提案是由九三學社中央提交的“關于加強綠色農業發展”提案。提案重點關注了我國農業發展存在的資源浪費和破壞、污染日趨顯現、農業生產能源利用率低等問題,并針對性提出對策建議。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介紹,前兩年,清華大學組織了大規模農村能源環境綜合調研,共派出148支調研隊伍,近700余名師生,先后赴24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個縣級行政區進行調研,并對農村建筑用能的一些典型案例進行測試和專題研究。
調查發現,目前我國農村住宅用商品能源(主要是燃煤、電力、燃氣)總量已達到城鎮建筑用商品能源的三分之一,而且正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
“同時,農村過去長期廣泛使用的生物質能正在逐年減少。”江億說,如果農宅的室內環境和用能模式都達到城市住宅標準,則農村住宅用能甚至有可能超過目前的城市建筑用能總量。
清華大學建筑技術科學系博士單明告訴記者,由于農宅圍護結構熱性能整體偏差,如果農宅室內采暖目標溫度與同一地區城鎮建筑相同,則農宅冬季采暖熱負荷是同一地區城鎮建筑的2-3倍以上。
調查還發現,我國農村地區現有煤炭和生物質利用方式落后,造成室內空氣污染嚴重,極大威脅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
在農村污染方面,據環境保護部《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技術指南》編制組介紹,目前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形勢嚴峻,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相當嚴重,同時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速度加快。
環保部公布的2009年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動態更新數據顯示,農業源主要污染物COD、總氮和總磷排放量分別達到1349.21萬噸、275.08萬噸和27.54萬噸,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8.4%、57.5%和65.6%。
環保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藥和化肥施用量每年為4700萬噸和130萬噸,而有效施用率僅為30%左右;畜禽糞便年產生量達27億噸,80%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未建設污染防治設施;每年產生90多億噸生活污水、2.8億噸生活垃圾,其中大部分未經處理隨意排放;各類農作物秸稈年產生量達6.5億噸,近20%未有效綜合利用;每年地膜殘留量高達45萬噸。
環保部《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建設與投資技術指南》編制組介紹,目前,農村飲用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水和水質污染程度嚴重。到2009年底我國農村仍有3.12億人飲用水不安全,其中水質不達標人數高達2.20億,有相當一部分農村群眾長期飲用不符合飲用水標準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鐵錳水、污染水等,同時因設備簡陋、干旱引起的季節性缺水問題依然存在。
“如果按城市水質標準進行評估,我國飲用水不安全人數還將更多。”該課題組介紹,我國農村飲用水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水量不足、污染嚴重、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較多及血吸蟲病等幾個方面。
環保部稱,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危害到廣大農民群眾身體健康,也影響著社會穩定,制約著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維護國家環境安全的薄弱環節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