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向大氣排放惡臭氣體的排污單位,必須采取措施防止周圍居民區受到污染。《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中明確要求,垃圾廠應采取必要的封閉和負壓措施,防止惡臭污染的擴散。
但昆山環保工作人員卻表示,青浦垃圾處理廠對惡臭防治,沒有采取什么措施:
工作人員:臭味按道理應該統一收集、處理、排放,這是最基本的東西。他全都是無組織排放。
在青浦垃圾處理的運營者——國清公司的廠區里,記者看到,車間大門敞開著。廠區入口處,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有毒有害區域,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出”。但車間內正在分揀垃圾的工人,并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記者:車間的門也沒關啊?!
國清公司:你不可能說來一輛車我關一下,它過高峰期之后車就少了。
記者:我看咱們工人在里面也不戴口罩。
國清公司:習慣啦。我進去都不戴口罩。剛聞到確實臭得很惡心,都想吐,但時間長了感覺也沒什么,就這樣,就這個味道。
記者:咱這個氣體有毒有害嗎?
國清公司:肯定是有的啊,但是你說致命嗎,倒也不會致命。對身體某些機能肯定是有影響的。
對于惡臭擾民一事,國清公司也并不諱言:
國清公司:綜合處理工藝,說白了就是靠發酵,發酵的過程你說不產生臭味能行嗎?哪怕你密封做得再好,它總會溢出來。它只要溢出來一點點那個味道,整個空氣環境就已經是這個味道了。
明知垃圾產生惡臭、明知這種惡臭有害,國清公司為何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惡臭的擴散呢?這位負責人的解釋是:
國清公司:你說又要企業做得好,又讓馬兒不吃草,這可能嗎?現在政府給我們還是75塊錢一噸,還沒調價,從08年9月到現在。廠里的工人要發工資吧,你不發工資他就跟你翻毛腔。現在我們欠青浦供電局的錢還沒付呢,沒錢付。
根據這位負責人的說法,國清公司每天處理垃圾455噸,每噸青浦區政府給75塊錢。于是,他給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
國清公司:一個月下來三十天,你乘嘛!這個收入你們算得出來。一個月是五六十萬的電費,人工工資三四十萬,然后你材料不買了,技改大修不做了?日常維護不搞了?
國清公司的負責人說,考慮到企業經營的實際困難,公司曾多次與政府協商調價事宜,但至今無果:
國清公司:我們有一次都寫函,你再不調價我們就停產,這個函都發了也沒用,他是坐下來,誒呀,你們不要搞,這個東西我們肯定會調價的,不要著急。我們要審計,我們要評估,就慢慢給你拖唄。
在經過兩地協調、甚至中央主管部門介入,滬蘇交界處的惡臭擾民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管理有邊界,但空氣污染卻不以地域為界。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環境整潔,也不能以犧牲其他區域數十萬群眾的利益為代價。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向大氣排放惡臭氣體的排污單位,必須采取措施防止周圍居民區受到污染。《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中明確要求,垃圾廠應采取必要的封閉和負壓措施,防止惡臭污染的擴散。
但昆山環保工作人員卻表示,青浦垃圾處理廠對惡臭防治,沒有采取什么措施:
工作人員:臭味按道理應該統一收集、處理、排放,這是最基本的東西。他全都是無組織排放。
在青浦垃圾處理的運營者——國清公司的廠區里,記者看到,車間大門敞開著。廠區入口處,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有毒有害區域,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出”。但車間內正在分揀垃圾的工人,并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記者:車間的門也沒關啊?!
國清公司:你不可能說來一輛車我關一下,它過高峰期之后車就少了。
記者:我看咱們工人在里面也不戴口罩。
國清公司:習慣啦。我進去都不戴口罩。剛聞到確實臭得很惡心,都想吐,但時間長了感覺也沒什么,就這樣,就這個味道。
記者:咱這個氣體有毒有害嗎?
國清公司:肯定是有的啊,但是你說致命嗎,倒也不會致命。對身體某些機能肯定是有影響的。
對于惡臭擾民一事,國清公司也并不諱言:
國清公司:綜合處理工藝,說白了就是靠發酵,發酵的過程你說不產生臭味能行嗎?哪怕你密封做得再好,它總會溢出來。它只要溢出來一點點那個味道,整個空氣環境就已經是這個味道了。
明知垃圾產生惡臭、明知這種惡臭有害,國清公司為何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惡臭的擴散呢?這位負責人的解釋是:
國清公司:你說又要企業做得好,又讓馬兒不吃草,這可能嗎?現在政府給我們還是75塊錢一噸,還沒調價,從08年9月到現在。廠里的工人要發工資吧,你不發工資他就跟你翻毛腔。現在我們欠青浦供電局的錢還沒付呢,沒錢付。
根據這位負責人的說法,國清公司每天處理垃圾455噸,每噸青浦區政府給75塊錢。于是,他給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
國清公司:一個月下來三十天,你乘嘛!這個收入你們算得出來。一個月是五六十萬的電費,人工工資三四十萬,然后你材料不買了,技改大修不做了?日常維護不搞了?
國清公司的負責人說,考慮到企業經營的實際困難,公司曾多次與政府協商調價事宜,但至今無果:
國清公司:我們有一次都寫函,你再不調價我們就停產,這個函都發了也沒用,他是坐下來,誒呀,你們不要搞,這個東西我們肯定會調價的,不要著急。我們要審計,我們要評估,就慢慢給你拖唄。
在經過兩地協調、甚至中央主管部門介入,滬蘇交界處的惡臭擾民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管理有邊界,但空氣污染卻不以地域為界。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環境整潔,也不能以犧牲其他區域數十萬群眾的利益為代價。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