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政策動態:50億助力京津冀大氣治理。9月下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正式印發,近期中央財政亦安排50億“以獎代補”資金用于相關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10月河北廊坊、上海等地亦陸續出臺各自清潔空氣計劃。國務院正式發布《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雨污分流、污泥、再生水等領域有望得到重點推進。改善農村環境受到政府高層重視,未來或孕育著新的市場空間。
v 空氣質量:全國整體穩定,北京環比惡化。9月,7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天數比例為32.8%,與8月相比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O3(珠三角、長三角)和PM2.5(京津冀)為首要污染物。北京9月空氣質量全面惡化,PM2.5月均濃度相比8月上升26.2%至77微克/立方米,PM10環比上升43.8%至105微克/立方米,超標天數比例為53.6%。
v 項目跟蹤:固廢項目環比回升明顯。10月供排水新增項目依然較少。固廢項目維持活躍態勢,垃圾發電和餐廚垃圾新增項目規模分別達到7,050、765噸/日的較高水平,環比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v 行業景氣:9月相關指標均表現平淡。9月企業“經營活動狀況”和“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繼續環比回落,“在手訂單”指數保持60.45%的相對高位,而“新訂單”指數則出現較大波動,降至39.12%。1~9月用于節能環保累計財政支出1,738億元,同比增8.67%,增速小幅下滑態勢并未改善。
v 本月專題:從排污費到環境稅。我國現行排污費制度主要針對廢水、廢氣、固廢和危險廢棄物、噪聲等排污進行收費,其缺陷主要體現在:成為某些地方政府籌資工具和政績、標準打折執行、污費收繳率低等。未來對于排污成本體現由“費”向“稅”過渡或是必然趨勢,對企業來說將有統一的標準,具有法律意義,征收更具剛性及持續穩定性。預計環境稅最早或于2014年開征,后續改革方向或包括短期稅費雙軌并行、拓展到“大環境稅”概念、征收稅率大幅提高、環境稅分配以地方為主等。如果以2011年污染物排放數據為基數,SO2按2元/公斤、COD按3元/公斤進行測算,全國環境稅征收金額或達到約830億元,顯著超過目前200多億元的排污收費,有望成為地方治污投入的重要資金來源。
v 風險提示:土地財政吃緊等因素或導致政府支付意愿或能力下降;環保項目進度慢于預期;板塊估值較高;限售股解禁等。
v 投資策略:依然看好Q4板塊表現。目前工程設備類環保公司2013~2014年平均P/E為47/33倍,基于良好業績成長性及后續政策持續出臺預期,維持行業“強于大市”評級。近期板塊由于市場風格切換等因素出現一定調整,我們依然看好Q4后續表現,催化劑將由三季報業績轉向訂單、政策預期及供暖季霧霾加劇,并驅動估值進一步向2014年切換。繼續看好市政領域的南海發展、盛運股份、碧水源、桑德環境,以及三季報業績較好的中電遠達、龍凈環保、國電清新,關注維爾利訂單的不斷突破。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