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胡曉晶)日前,在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透露,按照環保產品、環境服務和資源循環利用等大環保的分類方法,目前我國環保產業從業機構約2.4萬家,上市公司約400家,年營業收入約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多家環保上市公司在會上發出聯合倡議,發起成立專注于環保產業的綠色民營股份制銀行。
伴隨連日來東部地區的持續霧霾天氣,環保行業渴望有更多機會發聲。為此,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上和桑德等多家環保上市公司在會發出聯合倡議,希望聯合業內8-10家上市公司,發起成立專注于環保產業的綠色民營股份制銀行;該綠色銀行擬注冊資本將在50-60億元,保守估計到2019年可實現稅前利潤超15億元。
此前,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可以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根據國家環保“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環保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4萬億元。不過,目前大型環保企業數量占全國環保企業比重不足5%,資產小于1500萬的小型企業占85%以上,中小企業信貸需求十分強烈,但對此還鮮有銀行可以做完全的特許經營權質押貸款。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認為,由環保行業的龍頭企業來牽頭做綠色銀行,可設計專門針對環保企業的信貸產品,有望緩解困擾環保企業由來已久的融資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