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2月9日電(記者何欣榮)應對持續大范圍的霧霾天氣,財稅的“有形之手”將發力。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表示,在完善稅制方面,下一步我國將推進資源稅改革,適時推出環境稅。其中,大氣和水將成為重點。
在參加8日召開的“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時,蘇明表示,考慮到國內外經濟形勢,預計明年我國仍將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財政支出的重點是三農、社會保障、環保、科技教育和重要產業等。以往財政多對國有企業安排優惠政策,下一步將改變思路,不考慮所有制,按照國家政策來安排財政支出。
蘇明指出,按照穩定稅負的精神,稅制改革分為結構性減稅和增稅兩個方向。結構性減稅主要包括營改增、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出口退稅和關稅等。增稅主要包括資源稅、環境稅、碳稅、房產稅和消費稅等。
資源稅方面,關鍵是推進煤炭資源稅改革。蘇明認為,考慮到煤價下跌、電煤市場化等外部條件,煤炭資源稅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改革的方向是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并適度提高稅率。
長期以來,我國通過收費來管理排污,下一步將推動費改稅,在大氣、水等領域率先實施。環境稅的大頭可以留給地方政府,中央將同時推進環境稅的立法工作。
對于業界熱議的碳稅,蘇明認為在理論、技術和政策上都有可行性。“可以把能源消耗量當成征收碳稅的依據,起步時按照每噸二氧化碳征收10元的方法。建議明后年盡快把環境稅、資源稅在全國普及,碳稅則要等到"十三五"時期。”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在同一場合指出,雖然近年來財政用于環保的支出逐年增加,但環保投入占投資總額的比重卻在下降。參照發達國家的情況,我國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至少應達到2%-3%。建議構建環保支出與GDP、財政收入增長的雙聯動機制,引導政府新增財力向環保領域傾斜。
蘇明表示,財政部將進一步擴大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試點,第一批8個城市已見成效,第二批10個城市已經確定,未來將繼續擴大試點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