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 (記者 姜隅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12月8日上午出席由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主辦的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時表示,目前環保部已完成環保行業數據普查和統計,企業年均復合增速達30%,完整的數據將很快公布。吳曉青建議,下一步促進產業發展應從執法管理、加強創新、金融扶持和簡政放權四個方面推進。
據悉,從環保產品、環保服務、資源循環利用環保產品等四方面統計,環保產業規模以上即百萬年收入以上從業機構2.4萬家,上市公司400家,銷售收入3.08萬億,其中內資企業占92.9%。從環保生產和環境從業機構兩方面統計,體系內約1.3萬家企業,上市公司130家,年均產值3800億,2004-2011年年均復合增速達30%,表明環保產業處于健康快速發展階段。
據悉,這一數據是國家發改委、統計局、環保部等多部委聯合普查的結果,該數據為首次公布,環保部將很快公布具體數字。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對環保產業發展指導思想、原則性要求都做了相應規定,堅持誰污染環境誰付費原則,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水權制度,推行環境服務第三方治理等,對環保產業發展路徑、方式產生深刻影響,將推動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吳曉青如是說。
吳曉青介紹,環保部下一步將從四個方面繼續加強環保工作,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一是加強管理,發揮法規政策和標準的引領作用,強化監督執法,依法追究污染企業的刑事責任。本周,環保部已經聯合最高人民檢查院、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環保的新司法解釋,加強環境保護,公安部門執法銜接配合意見,形成打擊污染企業強大合力,轉變過去環境保護守法成本高、違法執法難的困境,推動產業需求空間充分釋放。
二是提高供給能力,科技創新,建立面向未來的研發儲備制度,引進消化吸收和推廣作用。促進業態調整,裝備制造業向服務業發展。
三是加強金融支持,減弱環境風險,強化資本市場融資作用,鼓勵符合條件的環保企業上市。促進大氣污染治理政策轉化為節能、重大環保技術裝備開發和產業性作用,培育。據介紹,環保部牽頭編制的清潔水計劃和土壤環境保護計劃已有初稿。以大氣、污染、水為基本體系的環保政策,將促進全社會對環保產業經濟投入,加大環保技術裝備研發、推廣產業化,推動環保產業全面提升。
四是,簡政放權,發揮市場在環保產業發展中決定性作用,政府不越位不缺位,發揮行業組織的協調作用。目前,取消環境保護設施運行審批事項已經全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