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科院舉行新聞通氣會,研究員王躍思課題組認為機動車對于PM2.5的貢獻在10%-50%之間。
根據環保部部署要求,京津石三個城市要在今年6月底前公布PM2.5源解析結果。昨天,在北京市環保局“2013年空氣質量發布會”上,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了這一解析結果。市環保局表示,根據目前得到的數據,機動車的貢獻率將較之前公布的22.2%略有增加,而燃煤的貢獻率略有下降。
>>此前發布
機動車貢獻率占22.2%
近日,中科院張仁建課題組發布了對北京市PM2.5源解析報告。這份報告稱,機動車尾氣對北京PM2.5的貢獻率不足4%。對此,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方力表示,作為科學研究,這只是一家之言。
北京市環保局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關于PM2.5源解析,北京之前也發過解析結果。從全年的情況來看,外來傳輸占24.5%,機動車占22.2%,燃煤占16.7%,工業和揚塵各占15%左右。
>>新解析結果
京津石6月底前發布
根據環保部的部署,京津石三個城市要在今年6月底前率先發布PM2.5源解析的官方結果。對此,張大偉表示,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市環保局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環境科學院又做了一次關于PM2.5源解析的課題。目前,這個課題正在處于數據分析和整理的階段。
張大偉介紹,此次采樣點是遍布北京的8個點位,既包括環境評價點,也包括背景點,還包括清潔對照點。基本上每六七天采一次樣,一年下來,有效樣本數達到了486個,“據我們所知,張仁建老師的研究樣本是100個。”
>>模型分析
燃煤貢獻率略有下降
張大偉表示,在486個樣本的基礎上,通過一些源解析模型,包括受體模型等等,“最后得出的數據和原來的差不多”。張大偉說,機動車在原來的基礎上略有增加,燃煤貢獻率略有下降,這個可能也與整個北京清潔空氣計劃實施,一些減排措施的規定有關系。
市環保局表示,待這個課題做完后,市環保局會正式發布結果。對此,方力表示,源解析真正的意義在于指導治理大氣。“我覺得,不管是誰解析,北京目前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四個主戰場,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污染減排,和清潔城市不會改變。”
■相關新聞
機動車貢獻率4%被嚴重低估
2013年12月30日,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仁健課題組對外公布,對北京地區PM2.5化學組成及源解析季節變化研究發現,北京PM2.5有6個重要來源,分別是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這些源的平均貢獻分別為15%、18%、12%、4%、25%和26%,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大氣化學與物理學》上。
其中關于北京“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對霧霾的平均貢獻只有4%的研究結論,引起媒體關于“環保部、中科院分歧北京霧霾真兇”的討論。昨天下午,中科院緊急召開新聞通氣會,表示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召集相關專家進行認真探討,“得出一致結論”,這一數字被嚴重低估。
同樣來自于中科院但隸屬于生態環境中心“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的首席科學家賀泓認為,該論文指出機動車對PM2.5的貢獻率不足4%,其研究結果未包含機動車排放的氣體污染物形成二次顆粒物對PM2.5的貢獻。“其實這應該是比較保守的數字”,“即使采用該論文的數據,機動車對PM2.5的貢獻率也超過10%”。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王躍思研究員課題組認為,機動車對于PM2.5貢獻率在10-50%之間。
□熱點回應
1.監測站點會增加?
需要資金準備過程
記者:目前北京的監測站點達到35個,未來有沒有考慮增加?
張大偉:跟世界發達城市相比,巴黎、倫敦、東京的監測站點達到60、80、120個。目前北京的監測子站是35個,我們是這樣計劃的,未來要有擴充。而且從北京現在的監測網絡來看,雖然有四大類,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我們現在的環境監測點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但北京平原地區只占40%左右,還有60%的山區監測是空白。雖然只是針對人群健康,但是還不夠。
第二個,我們的交通污染監測點,主要分布在內環,二三四環,但實際上,交通污染比較重的地區,我們還沒有監測到,像主要的進京高速,京藏高速,京石高速,西南的京港澳高速等。就氮氧化物排放這一項來說,北京機動車排放量的一半都是重型貨車排放的,而這些重型貨車主要是在進京的高速和外環。這樣的話,不對這些地方進行監測,就會使我們對機動車污染的程度產生誤判。但這需要資金等方方面面的準備,需要一個過程。
2.APP空氣質量軟件數據不可靠?
提供平均值有誤差
記者:目前,關于空氣質量的APP軟件很多,它的可靠性也受到質疑。關于空氣質量的發布,是否需要資質?
張大偉:現在一些APP軟件,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二手,甚至三手的數據。現在在APP的開放上,是一個開放的狀態。所以國家層面沒有明確的規定,誰能發,誰不能發。
我們也比較過一些APP軟件發布的空氣質量數據,我們也很困惑,他們的數據到底從哪來的。如果是單站數據的話,我們可能知道是哪個站,什么時間的數據,但現在好些軟件直接提供的是平均值。這一平均,就會產生很大誤差,甚至有國標、美標的說法。
另外,我們也一直強調,北京空氣質量南北差異巨大,如果用一個全市平均數來代替,那么對很多人來講,信息可能是不實的。比如你生活在北部地區,它告訴你污染很重,可你卻看見藍天白云。
3.監測數據有偏離?
數據準確率超98%
記者:網上有人反映個別站點的數據有些偏離,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
張大偉:作為環境監測部門,我們是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監測運行規范、質保要求,對每一個監測子站,每一臺監測設備進行維護。所有的標準氣體,還有校準設備都是從中國國家計量科學院進行鑒定,我們執行的都是國家一級標準,然后定期還要接受環保部對我們運行質量的考核。我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們的監測數據沒有問題。
但是,這不代表在個別時段、個別站點,存在設備運行故障,或者網絡不通暢,造成數據存在問題。但總的來講,我們的數據準確率都在98%以上。我們的監測網絡在全國也是排前列的。前段時間,國家剛剛出來一個通報,就是對全國各監測子站的情況進行評價,北京的監測質量都是排在前列的。
4.空氣質量指數要調整?
或采用小時濃度數
記者:近日,環保部表示將調整AQI(空氣質量指數)評價方式,由24小時滑動平均改為最近1小時濃度數據,北京是否也會做調整?
張大偉:目前,在AQI的標準里,對顆粒物的評價都是采用24小時滑動平均值,這也是大家經常反映的,明明天很好,但AQI指數卻很高,和實際感受不相符。其實在國際上,顆粒物的評價標準都是24小時,但是我們國家目前空氣污染程度還比較重,日變化比較劇烈,如果繼續沿用國際上的方式,會導致我們的評價結果和大家感受不一致。也正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環保部作出了調整,出了小時的標準。如果部里下發這個文件,我們也會按規定要求,進行相關器械的調整。
5臭氧超標是何因?
大氣中氮氧化物多
記者:在超標日中,首要污染物PM2.5占了近八成,臭氧也占了兩成,臭氧這么大比例的原因是什么?
張大偉:大自然中也有臭氧,但是自然界中的臭氧主要停留在平流層,日常生活產生的臭氧主要在對流層。自然界的臭氧對整個地球生物圈有保護作用,但是近地面的臭氧,卻對生物造成損害。
近地面的臭氧,主要來源是氮氧化物和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北京的臭氧超標,主要是因為大氣中氮氧化物含量大,夏天在溫度高、光照強的情況下,發生化學反應,直接會生成臭氧。臭氧雖然超標,但是其污染程度相較于PM2.5來說要輕得多。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