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64ku0"></samp>
  • <samp id="64ku0"><tbody id="64ku0"></tbody></samp>
  • 當前位置:首頁 >> 土壤 >>內容詳細

    化工搬遷后時代 土壤修復之路怎么走?

    2014-08-29 16:05:00  
        除了攻克技術難題,還要面對巨大的成本壓力,并且要嚴控修復過程中的污染轉移,江蘇省南京市對“小南化”搬遷舊址土壤進行修復可謂難上加難。而未來,南京還有面積達40平方公里的土地等待著“去毒療傷”

      
      在南京人心里,位于城市北郊的燕子磯地區是和化工產業分不開的。在這塊面積不大的區域內,曾經分布著上百家企業,南京化工廠、南京化纖廠等一大批化工企業也給南京帶來了“化工搖籃”的美稱。
      隨著城市的發展,這塊化工產業基地已經和居民區連接起來甚至交錯混雜,在帶來嚴重環境風險的同時,也桎梏了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對這些化工企業進行關停、轉型、搬遷已勢在必行。
      南京市委、市政府也早已認識到了這一點,多年前就開始對全市的工業布局進行優化調整、對污染企業展開綜合整治,燕子磯地區就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幾年來,燕子磯地區不少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企業已經被依法實施關停。
      大批污染企業搬走了,留下了一片片被污染的狼藉之地。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這些動輒上百畝的土地,能否通過土壤修復的方式,重新以干凈、無害的方式呈現在市民面前?不少人心中都打上了一個問號。
      日前,記者探訪了位于南京燕子磯地區的原南京化工廠(以下簡稱“小南化”)搬遷舊址土壤修復工程現場,試圖由始至終,還原這一原城中化工重地經歷關停、搬遷、修復的“重生之旅”。
      燕子磯上百家化工企業被關停搬遷
      南京燕子磯地區曾有化工企業近百家。隨著城市不斷擴張,居民區和企業交錯混雜,環境風險日益增大
      燕子磯地區位于南京主城北郊,占地面積約14平方公里。建國以來,由于歷史原因,這里的化工企業和產業人口不斷集聚,逐步發展成為在南京乃至全國范圍內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化工產業基地。
      曾經的燕子磯區域內工業企業林立,最多時曾達404家,其中有化工企業近百家,南京化工廠、南京化纖廠、鐘山化工廠等企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張,曾經遠離居民區的化工產業基地逐漸和城市連接了起來。居民區和企業交錯混雜,帶來的環境風險卻日漸增大。
      南京市環保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一地區的小化工企業由于生產設備差、工藝技術簡單、環保要求不達標等因素,導致污染現象日益嚴重;加之燕子磯地區處于南京的城市上風向位置,部分大化工企業超標排放污染物,也對全市的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造成相當的影響。
      市民的投訴越來越多,要求企業整體搬遷的呼聲更是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把燕子磯地區作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三高兩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產出)企業整治的起點。
      2010年,南京市委“1號文件”將“燕子磯地區化工企業整治搬遷”列為年度十大重點民生工程。
      同年2月,南京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對燕子磯地區化工企業進行綜合整治的通告》,并專門成立了“江南小化工集中整治工作現場指揮部”,專門負責區域內66家大小化工企業的關停、搬遷等工作。
      指揮部部長助理周建忠告訴記者,這次針對燕子磯地區的環境綜合整治完成后,南京市還將對燕子磯地區進行高起點、高水平的重新規劃,計劃用10年時間,打造出一個宜居宜業的濱江新城。
      “我們的目標是,將燕子磯地區逐步從城市邊緣備受嫌棄的‘污染帶’轉變為南京北部新城區,從老工業基地變身為濱江人居佳地。”周建忠說。
      事實上,這一紙文件,也確實給這片土地帶來了鳳凰涅槃般的重生。
      近年來,燕子磯地區所在的棲霞區相繼完成燕子磯區域66家化工企業的關停整治,整治“三高兩低”企業近120家,有效解決了如南京長江二橋沿線化工氣味、揚子水泥揚塵污染、金陵石化研究院異味擾民等一系列突出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
      燕子磯地區只是整個南京市工業布局優化調整、污染企業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早在10年前,南京就開始對化工行業布局進行調整。
      2004年,南京市政府頒布《南京工業產業布局規劃》,明確了“全市化工企業向化工園集中,其他園區禁止上化工項目”的政策。
      2005年,南京市政府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主城區工業布局調整工作的意見》,提出“將高能耗、高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且不易就地治理、擾民嚴重以及不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生態城市要求的企業搬出主城區”。
      2006年,南京再一次重拳出擊,先后搬遷了南京化工廠、南京化纖廠等一批污染大戶,關閉了266家落后小化工企業。
      從優化產業布局到具體搬遷,3年之間,南京的步伐邁得不可謂不快。這其中,“小南化”和南京化纖廠的搬遷可謂具有典型意義。
      作為燕子磯地區最大的化工廠,也是全國重要的有機化工、精細化工生產基地,“小南化”自1947年建廠起,至2007年搬遷,已走過60年的風雨歷程。
      2007年11月30日,時任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和市長蔣宏坤合力啟動引爆開關,高達120米的南京化纖廠排氣塔成功爆破,“小南化”38米的精餾塔也被成功拆除,并搬遷至江北新廠區繼續使用。
      2010年,南京決定把燕子磯地區作為主城化工整治的重點區域,由此拉開了全市新一輪化工整治和轉型發展的序幕;2011年,南京又全面啟動了繞城公路以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產出的工業污染企業整治工作。
      轉型,已經成為南京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
      18家企業地塊成為土壤修復重點
      污染企業搬遷,但土壤中因仍殘存著各種污染物而變得“有毒”。要進行二次開發利用,必須進行土壤修復
      有了“壯士斷腕”的毅力和決心,污染企業分批有序搬遷后,那些尚殘存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就像是一只擋在土地二次利用面前的“攔路虎”,拷問著城市建設者的責任與智慧。
      “用一片狼藉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南京市環保局固輻處處長張世達這樣描述他當年到燕子磯地區搬遷現場時的情景。
      面對記者,張世達依然記得起當初的景象:“企業都搬走了,現場就像大地震后一樣,殘垣斷壁。地上污水橫流,化工氣味很重,我穿的衣服上全是味道。”
      “這樣的土地,如果直接用做商業或地產開發,可以說是后患無窮、不敢想象。”張世達說。
      當時“小南化”搬遷也引起了社會和媒體的高度關注。《現代快報》曾報道:“在南京所有搬遷的化工企業中,最受關注的要數到燕子磯地區的南京化工廠了。如今拆遷后的化工廠還留下‘后遺癥’,空氣中還能聞到殘留的氣味,土壤長期被化學物品侵蝕也變得‘有毒’。”
      2012年,南京市環保局對全市72幅地塊在出讓前進行了選址環境可行性評估,對其中28幅地塊提出了土壤修復、退讓、功能置換等調整意見或限制要求。“小南化”因土壤受化學品嚴重污染,被否決了商業開發的意向。
      張世達解釋說,根據國家及省市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企業搬遷后廠址和其他可能受到污染土地進行開發利用前,必須開展污染場地風險評估,以明確評估受污染程度及修復和處置要求,降低土地再利用特別是改為居住用地時場地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風險。
      “根據‘先修復、后上市’的原則,針對燕子磯地區產業環境污染的特點,我們委托專門的環境監測機構對企
      業搬遷后騰空的土地可能存在的遺留污染問題,進行了科學嚴密的風險篩查和檢測分析,確保從源頭上徹底消除未來土地二次開發的環境風險。”張世達說。
      指揮部工程建設管理部部長胡韜告訴記者,在2010年“小南化”等企業搬遷后,指揮部就著手委托專業環境監測機構對這一區域內51家小化工原址的土壤、地下水做了一次全面“體檢”,最終確定對南京化工廠、鐘山化工廠、化學試劑廠等18家企業地塊進行重點治理。
      “小南化”地塊“去毒療傷”不輕松
      58種揮發性有機物、89種半揮發性有機物、13種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地方達到了10米深,“小南化”土壤修復并不輕松
      從誕生到2010年搬遷至南京江北新廠區,原廠區同年底拆除完畢,“小南化”在燕子磯地區存在了60多年。
      “這期間‘小南化’經歷了多次的階段性技術改進和企業發展,很多都是原址拆掉重建,所以我們在修復過程中,發現了多處‘車間之下還有車間’的疊加化發展情況,尤其在生產區域特別明顯。”胡韜說。
      這也意味著,除了地表殘留的污染外,建筑基礎的疊加,加上由于企業環境管理不到位帶來的長期跑冒滴漏,更是導致了大量的污染物一直被掩蓋在所謂的幾層地表之下。
      之前曾有專家指出,對“小南化”的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弄得不好就會帶來二次污染,并將其形象地描述為“就像醫生給病人吃藥一樣,吃的不好可能會帶來副作用” 。
      周建忠將“小南化”的土壤修復工程概括為“早、廣、大、優、嚴”5個字,具體說來就是:土壤修復的起步在全國較早;修復面積大、體量大,整個工程費用大約兩億元,共修復了35萬方的土壤;技術優、工序嚴,全部修復工作都采用封閉運作模式,杜絕二次污染。
      在對“小南化”的土壤修復過程中,第一步是評估風險,找準病灶“對癥下藥”。
      南京市江南小化工集中整治工作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嚴蘇揚曾指出,給土壤“體檢”是一項技術活:先是摸底,掌握情況后,再有目的地進行取樣、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化工企業都會對土壤產生污染,有的化工企業當年規模非常小,沒有工業廢水排放,幾乎不會對土壤造成危害;另外,當年這些化工企業的辦公區、大禮堂,也不會有污染,這些區域都屬于免‘體檢’的。”嚴蘇揚說。
      2012年上半年,指揮部委托南京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完成了對“小南化”地塊土壤和地下水的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報告。
      “從檢測評估結果看,主要污染物為揮發性、半揮發性有機物,”胡韜告訴記者,廠區的污染程度分布還是很明顯:北部生產區污染最重,屬于重度污染區,需要重點修復;南部車間區相對較輕。
      根據南京市環保局的監測報告,“小南化”地塊占地700畝,經過兩年的“體檢”,在調查范圍內,一共設置160多個土壤采樣點,共采集了2000多個土壤樣品。
      最終在“小南化”土壤及地下水的有機污染物檢測中,檢測到58種揮發性有機物、89種半揮發性有機物;土壤樣品中的重金屬污染物則重點集中在原“小
      南化”的氯堿生產區,檢測到13種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地方達到了10米深。
      第二步是編制方案,修復技術“因污制宜”。
      嚴蘇揚表示,南北方土地情況差別很大。北方地區地表沒有地下水,可以直接把污土扒掉,然后送去焚燒,換上健康土壤。但南方地區不一樣,尤其是南京,地下水非常充盈,“我們不準備采用換土的方式,換土成本也不低,在焚燒的時候還會產生二次污染。”
      根據第一階段調查及評估結果,2012年11月,指揮部委托南京環科所編制了《原南京化工廠地塊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針對這一場地地下水充盈、污染因子易反應的特點,在綜合比較多種修復技術后,決定采用原地異位修復、原位藥劑注入修復、熱脫附工藝及生物方法等可行修復技術,以祛除污染、降低風險。這一方案于2013年1月份編制完成。
      第三步是中試驗證,修復模式“好中取優”。
      確定了修復技術方案,指揮部便逐步開展了一系列驗證工作。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首先開展小范圍的小型試驗,經現場取樣和實驗室檢測,確定上述修復技術方案可行。
      之后,指揮部通過市場調研、考察篩選,于2013年2月面向全國邀請多家綜合實力較強的環保修復公司,以接近實際修復模式,進場開展中試工程試驗,進一步驗證了修復技術方案切實可行,為實施大面積修復工程的時間周期、可行性、經濟性、安全性等奠定堅實基礎。
      最后一步是對污染地塊進行全面修復。
      通過招標管控風險,指揮部于2013年底確定修復施工單位,今年3月確定了監理單位;今年5月,完成了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各家編制的《修復施工技術方案》專家審查工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已進場作業,工期初步確定為150天,計劃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土壤及地下水修復,今年內通過南京市環保局修復監測驗收。
      攻克技術難題,只是“小南化”土壤修復需要攻克的諸多困難之一。胡韜告訴記者,除了技術上不斷試驗、比較、修正、精益求精之外,土壤修復還要面對巨大的成本壓力,并嚴控修復過程中的污染轉移。
      “污染容易,修復起來可謂難上加難。”胡韜說。
      化工搬遷后時代,土壤修復之路怎么走?
      南京水、氣、聲、渣污染總量的85%來自四大片區,這些區域在重新啟用之前,同樣面臨著“去毒療傷”的艱難過程
      作為修復工程的“技術總監”,胡韜有著更多的感慨。他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關于土壤修復的法律、法規并不健全,主管部門也沒有明確的機構來進行監管,不論是施工、監理還是監測工作,都處于起步階段,修復的資歷、設施等也千差萬別。
      “比如說,對于土壤修復后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就安全了,國家并沒有統一的標準。而實際上,每塊土地的土壤污染情況不同、開發利用功能不同,修復方案和修復目標也就會有所差異。”胡韜說。
      胡韜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這項工作,而“河對岸”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在南京,除了燕子磯地區之外,金陵石化及周邊地區、大廠地區、梅山鋼鐵及周邊地區和長江二橋至三橋沿岸地區(含八卦洲)四大片區也是南京重要的工業區域。
      作為南京市重要的石化、鋼鐵、電力和船舶產業基地,這四大片區分布了金陵石化、南化、南鋼、華能、南熱、梅鋼以及金陵船廠等10多家特大型、大型企業。
      統計數字顯示,南京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大約是8000億元左右,其中的1900多億元都是從四大片區企業中產生,此外這里每年還可貢獻90多億元的財政稅收。
      在貢獻GDP的同時,南京水、氣、聲、渣污染總量的85%同樣也來自這四大片區。南京進行工業布局優化調整、對污染企業進行綜合整治的下一步就瞄準了這里。
      今年4月30日,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南京市人民政府提請的關于四大片區工業布局調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議案,出臺了“關于推進四大片區工業布局調整的決定”,以地方法規的形式明確和宣告,南京將用10年時間,實現這四大片區的根本轉型。
      根據方案,這四個地區未來將分別位于南京重點建設的新堯新城、江北新區、板橋新城、下關濱江商務區,是南京今后一段時期重要的發展區域。此輪產業結構調整,基本要達到“大企業搬走、小企業關停”的目標,整治后新空出的將近40平方公里工業用地,將用于發展新型產業及現代服務業。
      40平方公里,幾乎等同于明城墻合圍起來的南京老城區面積。這相當可觀的城市新增開發空間,在重新啟用之前,同樣面臨著“去毒療傷”的艱難過程。
      “小南化”的土壤修復之路,或可為人們摸索出在土壤修復工程中一套行之有效的“路線圖”。當城市的一根根煙囪被放倒、一座座工廠被搬走后,走上前臺的土壤修復所面對的困難重重和高昂成本,則帶給我們更多的警醒。

    會員驗證

    提交關閉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 99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 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2020不卡|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日韩亚洲翔田千里在线|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尤物| 九九热在线视频精品|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cosplay精品视频|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日韩经典| 国产精品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91|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91精品免费观看| 99视频全部免费精品全部四虎|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2021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久久人人做人人玩人精品|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毛万迈巴赫车标|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三区麻豆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