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由環境商會主辦的環保產業與科技創新座談會在桑德集團展館VIP會議室隆重舉行。出席座談會的環境商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科院科技政策所所長王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教授王成善,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王金南,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教授馬中,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王凱軍,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洪臣,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教授畢軍,北京大學資源、能源與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汪勁,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凌江,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聶永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姜克雋等。
環境商會會長、桑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文一波,環境商會秘書長、專家委員會執行副主任駱建華,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金州環境集團董事長蔣超,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環境商會副會長、國電龍源環保工程公司原總經理孟照杰,環境商會副秘書長馬輝,中國通用咨詢投資副總經理周慶、博天環境集團副總經理蔣瑋等環境商會代表參與了座談。
會議由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主持,駱建華指出本次會議主要就環保產業與科技創新這一專題進行研討,并且希望各位專家對環境商會和桑德集團未來的發展提供寶貴意見。在駱建華秘書長的主持下,各位專家紛紛發表各自獨到的見解。
桑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文一波首先介紹了桑德的產業布局、未來發展的商業模式以及表達了在互聯網思維下,環保行業有可能被顛覆的擔憂,并指出環保產業實際上是政策驅動型的行業,需要了解國家政策,以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他指出,桑德與很多高校已經開展了合作。相對企業而言,高校有更好的研發條件,也可以做出很多成果,但是很多課題立項意義不明確,與當下環保所迫切需要的技術有一定差距,最好還是與環境產業相結合。環保產業發展速度非常快,完全超出想象,如果按照傳統科研的結構去做,可能對產業化發揮作用很小。現在屬于互聯網時代,任何企業都有可能隨時被淘汰,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在技術方面,包括技術產業化方面,如果沒有對行業的深入了解,可能會影響環保行業的發展。
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金州環境集團董事長蔣超認為“環保行業在近期內是不可能被顛覆的”,他指出所有被顛覆的行業都是充分市場化的行業,而環保行業到現在為止沒有充分市場化,這是不可能被顛覆的根本原因。國家只有制定合適的法律法規以及實施細則,環境行業才能做的好,才會有市場化競爭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教授認為,環境市場和政策有很大關系,三中全會提到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作用,制度保護配套環境。這可以理解成經濟靠市場,環境靠政府,這兩個是密不可分的。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實際上要規范約束和建立市場,可以用市場配置調整資源,這不是分離的。當今的情況市場不夠規范,在此情況下,桑德可以有這么大的進步確實不容易。環保行業的需求會永遠存在,而且在不斷提高。
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指出,環保公司最早體會互聯網沖擊的是大公司。環境問題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公共服務集中到政府手里以后,政府再進行公共服務采購。從市場總需求來說環境產業確實是一個朝陽產業,但是這個朝陽產業需要建立各種制度。傅濤認為,真正的核心是采購公共交易結構設計。需要有跨界思維,立足自己專業思維進跨界行合作,不能就環境談環境,環境最高境界是消滅環保,沒有廢物就不需要環保了,最高境界就是沒有環保公司。好的企業,不應該要考慮移動互聯社會化對產業的顛覆問題,而是應該立足做好專業,積極考慮跨界問題。
北京大學資源、能源與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汪勁從法律角度闡述了要關注中國環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姜克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等也積極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通過本次座談會的召開,環境商會將吸取各位嘉賓的意見和建議,未來在環保產業與科技創新過程中,不斷提升綜合實力,有力的推動中國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