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9 14:34:07
機動車尾氣檢測絕緣何亂象不斷,業內專家認為,原因之一是“環保部對所有設備商的儀器設備沒有建立準入制度”。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原研究員韓應健在16日召開的相關研討會上透露,由于機動車檢測設備和儀器缺乏強制性標準,導致檢測質量嚴重下降,檢測結果失去客觀性,進而影響到當地環保局和當地政府的正確決策。
韓應健表示,盡管尾氣檢測有國家標準,但是,機動車檢測設備、儀器卻沒有國標,更缺乏準入制度。
他說,對于檢測設備和儀器,雖然環保部也發布了HJ/T289-2006《汽油車雙怠速法排放測量儀器和計算機控制軟件技術要求》等標準,但是,由于這些標準屬于推薦標準,不具有強制性,因此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難得到落實。他透露,由于沒有執行設備儀器標準,因此對所有設備商的儀器設備嚴格檢驗考核,致使一些設備商不斷壓低售價,以最低價格爭奪市場。
北京建筑大學博士姚圣卓認為,目前,機動車尾氣檢測亂象主要表現在測試數據不具備可比性;尾氣排放數據統計誤差較大;缺乏成套設備技術性能的考核標準、規程和技術要求等相關法規的支持;設備良莠不齊,檢測市場混亂,作弊手段多,車蟲寄生現象普遍。姚圣卓說,柴油車新車檢測數據與在用車檢測數據不具備可比性,在用車只檢測排放煙度值,不能檢測微顆粒物的質量值和數量值。
機動車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顏梓清稱,大氣污染防治法已明確了環保部門對機動車船排放污染工作的監管職能,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完整的機動車檢測管理體系,缺乏先進科學的檢測手段和管理方法。
她稱,機動車尾氣檢測領域存紅頂機構。“不是政府機構,人員編制不是公務員;不是技術研究的專業機構;不是法人性質的承擔行為責任的機構。”顏梓清說,“三不是紅頂”機構專家組足跡遍及各級政府的招標評審,違反政府采購法規定、利益關聯專家參與評標,阻撓和打壓專利技術企業進入市場。
顏梓清表示,大氣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大氣污染監測制度,組織監測網絡,制定統一的監測方法。她說,目前四種檢驗方法并存,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對“統一監測方法”的要求,不利于機動車污染總量控制。
顏梓清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與“三不是紅頂”機構應盡快脫離依存關系,要嚴查“三不是紅頂”機構與不法商家勾結損壞社會公眾利益的非法行為。
姚圣卓則提出,汽車尾氣污染嚴重地區,應統一檢測方法。有關部門要加快相關標準、法規、規程和技術要求的制定、補充和修訂工作;加大對檢測機構、檢測設備作假、作弊的查處力度。姚圣卓建議,機動車尾氣檢測設備核準和尾氣檢測交應由第三方機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