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曉星
在浙江省海鹽縣,一些群眾日前因對海鹽垃圾焚燒項目規劃選址持不同意見進行抗議,備受輿論關注。隨后,海鹽縣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經縣政府研究,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已停止,請廣大群眾不信謠、不傳謠,不要采取過激行為。
近幾年來,類似“海鹽事件”的爭議和沖突在各地已發生多起。人們反對在自己身邊建設垃圾焚燒項目的背后,是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以年均10%的速度在增長。有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已達到17899萬噸。
一方面是生活垃圾量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是垃圾分類進展緩慢、填埋場地緊缺、焚燒遭受抵制。垃圾處理之困局該如何破解?成為許多地方政府必須直面的問題。
記者日前赴多地對垃圾焚燒項目進行調研,并采訪相關專家,親身感受到,只有確保環境監管真正到位、垃圾焚燒企業真正做到嚴格自律,并建立起多層次監管機制和民意回應機制,理順民意回應渠道,垃圾焚燒困境才有望突破。
垃圾焚燒企業要做到嚴格自律,確保污染物排放能達到國家最嚴標準
垃圾焚燒“鄰避效應”的出現,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人們對垃圾焚燒企業的不信任。
“這就要求垃圾焚燒企業要做到嚴格自律,確保污染物排放能達到國家最嚴標準。”業內一位專家這樣表示。
日前,記者跟隨中華環保聯合會組織的民間環保組織及媒體考察團來到光大環保能源(寧波)公司(以下簡稱“寧波公司”)考察垃圾焚燒狀況。2012年4月28日,寧波公司與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政府簽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BOT項目投資協議,負責處理寧波市生活垃圾,并于2014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年可處理生活垃圾46萬噸。
46萬噸垃圾如何焚燒發電?在寧波公司的垃圾焚燒發電車間,記者從透明玻璃看過去,里面是巨大的全封閉垃圾堆場,新鮮的生活垃圾通過一側小門倒進堆放,而玻璃外的工作人員通過操作巨大吊爪,把堆放干化后的生活垃圾抓起來,放入上部吊車內,運送到焚燒爐。
據了解,這里日焚燒處理生活垃圾1500噸。垃圾運到焚燒廠以后,要在5層樓高的垃圾倉里存放3天~7天,進行充分發酵,以增加熱值,便于燃燒。記者在現場看到,垃圾倉全密封,底部由厚重的混凝土澆筑而成,周圍有強勁的抽風機不間斷地抽風。通過抽風,垃圾倉內已形成負壓狀態,再加上垃圾倉屋頂的彩鋼瓦之間有專業的密封條,與外界連通的光纜管道也進行了加密處理,垃圾倉內的空氣基本上不會溢出,異味也因此被控制在垃圾倉內。應該說,控制住了這里的異味,垃圾焚燒廠的異味處理就成功了一大半。
寧波公司總經理、高工吳永新說,很多人反對在自家周邊建設垃圾焚燒項目,主要是擔心堆放生活垃圾會產生臭氣、垃圾滲濾液以及焚燒過程中會產生污染物。光大寧波項目通過建設全封閉的垃圾堆場,并采用厭氧、好氧、超濾、納濾、反滲透等組合技術工藝,解決了臭氣及滲濾液問題,確保出水回用達標。
垃圾焚燒后的爐渣屬一般固體廢棄物,據了解,寧波公司將爐渣委托寧波一家市政園林工程公司綜合回收,通過磁選篩選可回收金屬類,精選后爐渣作為制磚原料,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把精選后爐渣作為制磚原料,原本我們還收制磚企業一點錢,近年來鋼材等價格大幅下降,為促進資源再生,我們就沒有收錢了。”吳永新說。
吳永新表示,他們自主研發制造的機械爐排爐,配置先進的煙氣凈化組合處理工藝,將氮氧化合物排放濃度降至75毫克/立方米,實際煙氣排放指標將遠優于歐盟2000標準,以及環評批復的120毫克/立方米的要求。
有專家指出,我們國家的生活垃圾與發達國家最大的區別是垃圾分類不夠,說是生活垃圾,實際是什么垃圾都混雜在一起,甚至包括建筑垃圾。而更大的問題是垃圾濕度大,極易燃燒不充分。
對于公眾來說,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怕垃圾焚燒不充分而產生二噁英。
為了讓數據更具說服力,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寧波公司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對其排放情況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與他們的在線監測數據完全一致。
“所有排放數據在廠外環保公示屏上都會時時播出。”正如吳永新所說,記者在寧波公司的大門外,看到一塊巨型電子環保公示屏正實時滾動播出在線監測數據,這塊電子公示屏要比寧波公司的廠牌大很多倍。
事實上,要求垃圾焚燒發電企業以公示牌方式公開實時在線監測數據,是2014年7月1日起實施的《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新國際提出的要求,寧波公司對這一要求嚴格執行。
“我們不怕監測數據的公開,公開對我們來說是一種保護,公眾看到實時監測數據,自然就會放心。”吳永新說。
污染物排放要真正做到達標,核心是投資和處理費用必須“達標”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近年來垃圾焚燒項目陷入公示即遭抗議的不信任困境,公眾不信任是因為其環保不達標、運輸過程中存在污水滴漏、臭氣擾民等問題。但要真正做到環保達標,核心是投資和處理費用必須“達標”。
光大寧波公司以BOT形式建設的北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特許經營權30年,對北侖轄區、江東區的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綜合處理,總投資7.5億元。
“我們處理1噸生活垃圾,政府部門給的處理費用是95元,其中還包括了飛灰和爐渣的處理費用。此外,我們焚燒發電享受優惠價格,即焚燒1噸垃圾,280度電以內按0.65元/度的標準計算,超過的發電數按當地標桿電價計算,在寧波是每度電0.52元。”
據企業負責人楊仕橋說,國家對環保越來越重視,企業為了更好地污染減排,必須增加環保投入,比如要把煙氣濃度降低到原來的1/3,將除塵布袋的使用壽命從5年減少到3年,僅這一項每年就要多花幾百萬元。
環保企業作為社會公共服務事業的一部分,從國際慣例來說都是薄利運營的,因此,必須從各方面深挖潛力,保證企業達到行業內領先的環保指標,這也帶來了巨大的環保和經濟壓力,因此必須依賴科技投入和進步。
“別的企業1噸生活垃圾可以發電400度,我們通過自主研發的技術和設備,實現發電450度,多發的電就是效益,現在我們還在研究日處理700噸生活垃圾的焚燒爐。只有通過科技發展,環保和效益指標比別人更優,才有示范和引領作用。”楊仕橋說。
吳永新表示,通過技術革新,不但提高了設備運行效率,也延長了運行周期和壽命,降低了投資成本。光大寧波還擴大運營范圍,增加了供氣和供熱等。
按小型汽輪發電機組發電標煤消耗400克/千瓦時的標準計算,光大寧波公司焚燒垃圾每發出1千瓦時的綠色電能,相當于節約400克標煤。據火電行業熱力計算數據,供熱每節約1噸標煤,可實現減排2.493噸二氧化碳。
鮮活的事實告訴人們,垃圾焚燒要真正做到達標,核心是投資和處理費用必須“達標”。然而,記者了解到,2015年至今,一些地方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垃圾處理費中標價屢創新低,從48元/噸陡然降至26.8元/噸,江蘇高郵項目甚至以26.5元/噸的中標價再次刷新了紀錄。
有業內專家指出,個別項目價格偏低也許不足為慮,但出現這樣的趨勢卻令人擔憂。
未中標的企業指責刷新低價的同行,呼吁行業自律,但又競相降價,裹挾了整個行業。對此,已有企業負責人擔憂:“一些早期按照合理價格建成的項目,不僅無法按照協議進行合理提價,甚至還有依據這種低價趨勢降價的可能。”也有地方政府在質疑:“到底是以前的企業忽悠了政府,還是現在的政府在忽悠企業?”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電分會秘書長郭高云一針見血地指出,困擾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公眾普遍擔心企業不能嚴格按照承諾把建成的項目運營好。
郭高云坦言,應該承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普遍存在“重‘資’輕‘建’忽視‘養’”的粗放發展模式。眾多項目的建成投運,沒有從根本上打消公眾的疑慮,就是因為整個行業普遍缺乏面對媒體和公眾的勇氣,就是行業對“運營”重視不夠,羞于見人。
也正是認識到了達標排放是企業的立命之本這一點,光大國際的許多項目都把環??己吮戎胤诺搅伺c利潤比肩的一個重要位置。以運營了10年的江陰項目為例,集團公司對江陰公司有關環保的考核占比甚至超過了對利潤的考核。在焚燒管理和污染監管考核方面,對包括焚燒爐時間、煙氣、污水、惡臭、噪聲處理、滲淲液處理、飛灰處理、灰渣處理及監測系統維護、核準等多個指標進行了嚴格考核。
“集團公司對環保確實非常重視,可以說,對環保與安全的考核占比是最重的。集團公司對環保的考核不比對利潤的考核差。”江陰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
正如郭高云所言,“辯‘好’千遍,不如證‘好’一回”。當大量運營過關的垃圾焚燒電廠自信地展示在公眾面前的時候,“焚燒”之爭、“價格”之惑可以解矣。
信息公開透明,提升政府公信力,真正建立多層次的監管機制
許多人反對垃圾焚燒項目的上馬,一個重要原因是對當地政府的不信任,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公眾信任垃圾焚燒項目的前提。
在光大國際旗下的所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常州公司是離居民區最近的一家,常州市遙觀鎮劍湖村數百戶村民就住在常州公司的馬路對面。除此之外,廠區周邊幾百米的范圍內,還分布著5個大型小區和村落,居住著10萬人,公司距遙觀鎮政府也不過1000米。
據了解,常州市每天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已達2600噸。如果是用載重5噸的垃圾車來運,要整整裝滿520車。目前常州市的兩家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了絕大部分生活垃圾,每天共處理含水垃圾2200噸,還有約100噸就近衛生處理后填埋。
垃圾焚燒發電廠被居民區環繞,每天有上千噸垃圾運進來,又有煙氣排放,居民能樂意嗎?
記者了解到,自2008年投產以來,常州公司與周邊村民始終和睦相處,并沒有因常州公司是一家垃圾焚燒企業而引起村民的緊張。
針對二噁英問題,常州公司在規劃論證期間,也有群眾提出質疑。為了消除他們對垃圾焚燒廠的疑慮,在項目論證期間,常州市政府就帶領村民代表到上??疾爝\營的垃圾焚燒廠。即使是現在,常州公司對附近百姓乃至公眾也是開放的。
“廠里與村里建立了村企聯系制度,每個季度都邀請村民代表到公司來開會,向他們公布相關指標、回答疑問。”常州公司副總經理廖國勇介紹,常州垃圾焚燒發電廠自2008年建成投產至今沒有收到一起關于環境和空氣污染方面的投訴。
那么,如何建立一套“自下而上,雙向交流”的對話機制,讓信息充分透明,促進在運營商與公眾之間及時建立信任?從常州公司的實踐來看,居民對定期參與座談會交流具有較強的積極性。根據常州項目調查問卷結果分析,認為開展與周邊居民的定期座談交流活動有助于增強信任感的占到56.5%。
廣東博羅焚燒項目也是這樣一個例子。
在距離博羅縣湖鎮鎮新作塘村1.1公里的一片青山綠水處,家長們帶著孩子穿梭在花木之間拍照留念。這里矗立著幾座嶺南風格的建筑,亭子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很難想像,這里是博羅垃圾焚燒發電廠所在地。
其實在4年前,政府公布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選址于此,因“鄰避效應”,遭遇當地村民的抵觸。為了將信息準確全面傳達給公眾,消除公眾疑慮,早在立項前,博羅縣主要領導就親自帶隊,考察各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為了讓公眾了解這個項目,博羅成立了10個工作小組,干部進村入戶,組織科普活動,講科學、講道理,進行理性引導。對于小部分仍不理解甚至聚集的群眾,工作組盡最大努力進行勸導,且承諾“環評通不過,堅決不建”。即使這樣,事情也沒有一帆風順。2013年10月,博羅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入環評公示階段,依然遭到了距離項目選址約1.1公里的新作塘村3000多名村民的反對。
事實上,這也是其他地方共同面臨的問題。因溝通不足,原本用于消除群眾疑慮的環評公示,反倒成了公眾疑慮最多的環節。
“親眼看最有說服力。”為了打消村民們的疑慮,博羅分批組織村民到常州、江陰等地已建成運行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參觀考察,讓他們對這一項目的安全性有客觀了解。最終,政府組織8次、共500多人次村民外出考察。期間,環評單位通過網站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行第二次環評公示,報告書簡本還被放在評價范圍內行政村村委會,用于周邊居民查閱。政府有關負責人還通過媒體,對公眾關注的選址、建設單位、環境污染、二噁英等核心問題進行了公開回應。
有業內專家對此表示,地方政府在民生項目中,只立足于說服公眾項目“無害、必須建”是不夠的,還應該引導群眾認識到“安全、有何益”。同時,要直面項目建成后對周邊群眾造成的影響,“要通過溝通,把解決群眾的民生和發展問題相結合。”
博羅不僅對村民的意見和訴求進行積極回應,還切實部署解決了全村飲用水安全、村民就業、垃圾焚燒發電廠日常監管等問題。一系列有效的溝通舉措,群眾的現實問題獲得切實解決,使不少人的態度悄然改變,從恐懼到接受、從接受到支持,最終,博羅垃圾焚燒發電廠于2015年點火運行。
有業內人士指出,垃圾焚燒項目要順利推進,需要政府部門前期工作要做到公開透明。而此前一項關于常州公司的問卷調查中,結果顯示,認為信任政府監管能力的人群占23.5%;認為政府監管能力一般的占58.3%;認為不信任政府的監管能力的人群占18.3%??梢?,政府提高公信力和監管能力對提升民眾對垃圾焚燒廠接受度有重要作用。
在常州公司的環境監管隊伍中,還有常州市城管局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駐廠辦公,其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常州公司的日常運營。
從國內外垃圾焚燒項目的監管水平看,日本等地的政府監管能力顯然更強一些。在采訪中,一些業內專家表示,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政府在每個垃圾焚燒廠內專門設置監管團隊,并實行監管問責制。
信息公開透明是取信于民的關鍵。楊仕橋說,除了實時環境數據的公布外,2015年光大國際的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累計接待參觀1960批次,合計33088人。
“我們隨時歡迎公眾來企業參觀和監督。”吳永新說,截至4月10日,寧波公司累計接待369批次、6198人次。
“光大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是世界銀行和亞行貸款項目,銀行每年都會去做調研。他們在當地村民中做調查不需要通知企業,這也是第三方監督。”楊仕橋說,為了讓周邊的村民享受福利,企業用工是對周邊村民優先的。此外,對周邊村子的修路等公益設施,企業也投資進行反哺等,受到了村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