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業轉型升級需要通過以下舉措來實現:
一是淘汰落后產能;
二是由粗獷型制造向精細化生產、個性化定制過渡;
三是實現綠色制造、清潔生產;
四是生產全自動化水平,逐步實現智能化
◆孫貴東 凌綾
產量下降,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水平居高不下,品牌力不強,行業環保水平較低,生產水平落后……這是當前陶瓷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2016陶瓷工業發展(臨沂)高峰論壇上,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黨委常務副書記孫向遠指出,陶瓷行業要改變現狀,應該形成研發機構,加大科技創新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同時,要通過企業重組、結構調整,加大產業組織鏈條的發展,不斷開拓國內外市場,并在陶瓷產品中融入觀賞、文化、藝術等價值。
適當倒閉實屬正常
推動行業優勝劣汰
統計顯示,2015年,國內1410家建筑陶瓷企業營收4354億元,回落9.7%;陶瓷磚產量101.8億平方米,增長降為-0.5%。陶瓷企業發展進入階段性停產時期。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尹虹認為,瓷磚行業這種狀態,主要由于前期房地產行業過度發展,后隨房地產行業不景氣而應聲下挫。當前,市場疲軟、供大于求,大多建材市場冷冷清清,階段性停窯停產成為常態。
2015年4月,江西新高峰陶瓷企業倒閉重組,啟動了2015年行業倒閉潮。此后,大約20多家上規模的陶企倒閉,開始了行業洗牌。在尹虹看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陶企適當倒閉,對行業未必是壞事。
“‘沉舟側畔千帆過’必是瓷磚行業的一種新常態,‘病樹前頭萬木春’才是行業發展進步的一道風景。”尹虹表示,所謂“倒閉潮”,是優勝劣汰的一種。
行業寡頭不會出現
樹立品牌均有機會
當前,陶瓷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很多人都認為寡頭時代將要來臨。然而,尹虹表示,行業不可能出現寡頭。
“陶瓷特別是瓷磚與電子、汽車、家電行業完全不一樣。”尹虹把陶瓷業和服裝業歸為一類,如國際上的一些服裝品牌,在市場中占有份額不到1%。事實也證明,瓷磚企業不可能無窮大。
“瓷磚非標準化、個性化的產品特點,決定了在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任何時候做品牌,大家都有機會。”尹虹表示,品牌定位應先了解瓷磚品牌的特點:首先,瓷磚不是完全的終端產品,有材料特性,也有部分終端產品的特性;其二,其品牌認知度不高;其三,品牌關注度不高,不裝修的用戶不會注意瓷磚品牌;其四,品牌集中度偏低;其五,區域品牌甚至大過產品品牌,如佛山陶瓷的區域品牌概念勝過了一個具體的品牌。
“做品牌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如東鵬、歐神諾以及諾貝爾等行業知名品牌,當前,都保持著較大幅度的增長。”他表示。
努力向智能化發展
繼續強化工匠精神
隨著經濟增長放緩,陶瓷行業進入市場低迷期,一些潛藏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產能增長,需求下降,運營成本攀升,惡性競爭越演越烈。
“過去高速發展的粗放型經濟模式走到盡頭了,陶瓷企業亟需通過轉型升級來開創一個全新的模式。”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張柏清認為,轉型升級需要通過以下舉措來實現:一是淘汰落后產能;二是由粗獷型制造向精細化生產、個性化定制過渡;三是實現綠色制造、清潔生產;四是提高生產全自動化水平,逐步實現智能化。
他認為,可以結合智能制造的思想和陶瓷生產的特點,首先完成“專家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將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狀態數據輸入到智控系統,進行比較、分析,反饋出制造數據,智能指導、控制各生產環節的設備,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最終體現出集成化、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以及虛擬化等特點。
“智能工廠需要實現無人工狀態下的智能生產、可視監控、遠程觀測以及數據分析應用等,這也是今后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張柏清表示。
此外,他還表示,當前,盡管很多工作被機器人替代,但是工匠身上所擁有的“精益求精、專心敬業”的精神品格是代替不了的。行業在轉型升級中,更需要注重產品的精度和品質,這和工匠精神不謀而合。“提倡工匠精神,還要鼓勵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和陶瓷行業的整體形象。”他說。
鏈接
陶瓷行業
污染有多重?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一位專家表示,盡管陶瓷行業年耗煤量只有5000多萬噸,但其產生的大氣和水等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強度,絕不亞于火電、鋼鐵等行業。陶瓷行業的污染載體是用于煅燒陶土的工業爐窯,污染主要來源是煤炭等燃料利用過程中產生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廢水和固體廢物,排污強度是電力行業的2~7倍,且排放煙塵以細顆粒物為主,對環境影響巨大。
更為嚴重的是,火電、工業鍋爐、焦化等行業領域只有一次化石能源燃燒過程,而工業窯爐因為自身燃料結構的特殊性,存在煤氣化不充分燃燒以及氣體燃料高溫下充分燃燒的兩次過程。特別是煤氣化不充分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劇毒含酚廢水及揮發性酚氰類物質的污染程度要遠甚于火電、鋼鐵行業。
“陶瓷行業以民營企業為主,行業集中度低等問題比較突出,導致污染嚴重但環保監管難以執行到位等現象,客觀上也造成行業污染社會認知度低的局面。”這位專家表示。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