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企業既面臨著擔負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任,也面臨著資本市場上一再遇冷的困境;既面臨著“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有利發展機遇,也面臨著PPP項目調整過程中所引發的困惑;既面臨著全社會環保熱情高漲的有利時機,也面臨著行業國進民退的窘境。那么,今天的環境企業該如何抉擇,環境產業究竟向何處去?是每個環境企業家都要深思的問題。
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8中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就“產業的重任與擔當——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這一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主持人
黃曉軍 環境商會執行會長、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董事總經理
對話嘉賓
文一波 桑德集團董事長
楊 斌 首創股份總經理
蔣 超 金州集團董事長
張根華 清新環境總裁
張 超 錦江環境總經理
田 豐 蘇伊士亞洲中國高級商務副總裁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人審閱
主持人:黃曉軍 環境商會執行會長、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董事總經理
作為環境事業的從業者,我們身負重任,尤其在中國綠色夢的指引下,要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企業的責任擔當和積極作為不可或缺。當今,對于環保發展來說是一歷史機遇期,各企業要怎樣發展,才能更好地承擔防治污染、建設美麗中國這一重任,已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重大議題。同時,近年來整個環保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問題和困難,有一些瓶頸需要解決和突破。一方面我們說金融是任何產業必不可少的“血液”,但“血液”輸送上卻出現了一定問題。從股權融資上,很多上市公司的股價受到了挫傷;在債券融資上,很多企業最近出現發債失敗,甚至是債務違約情況,我們所賴以生存和必要的金融工具上出現了不少問題。同時,在市場模式上也遇到了一些調整,這兩年來環保市場很大一方面是政府推動和主導的,當政府推動和主導的PPP模式,因為政府職能部門的調整而使整個模式受到重新考量時,有很多企業面臨著很多困境。同時,市場主體也發生了一些波折,現在的市場主體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現象。
文一波 桑德集團董事長
我做了25年的企業,感覺到今年的挑戰其實是最大的,環保行業融資比較困難。被調結構調得度日如年的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去杠桿更是如此,先把民營企業的負債減少去掉。從調結構、去杠桿、稅賦這些角度看,民營企業的確生存艱難了。就當下而言,環保行業除了打鐵自身硬的內在需求,也需要國家從政策上給予持續的支持。環境項目中PPP模式占比較大,但PPP項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環境問題要真正健康地去解決,很多政策都需要與之匹配,特別是金融政策。環境領域的PPP建設流程和招投標、融資流程都需要調整,讓中小型環保企業可以在鏈條里獲益,得到很多商業機會。所以國家、企業要共同維護PPP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楊 斌 首創股份總經理
PPP作為一種新模式在環保領域的應用還存在不成熟的地方,如重工程輕運營、低價中標、投資回報率整體偏低等問題。國家去年開始,92號文到192號文等一系列相關政策出臺以后,有些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但也存在著融資、精準去杠桿以后帶來的問題。對國企來說,一樣也存在融資成本上升的困境。首創一直采取比較穩健的投資風格和規范的運營管理。
對整個項目的穩定運營來說,應該是一個20到30年的周期。一方面要關注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另一方面也要做長遠規劃,無論是在建還是籌劃立項的環保項目,都要保證未來幾十年能夠穩定、規范地運營。我相信未來隨著PPP政策的不斷規范,包括政府、從業者、金融機構更加重視后期的運營維護,我們環保行業的從業者一定會擔當重任,打贏這場污染防治攻堅戰。
蔣 超 金州集團董事長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環保,國家和政府層面越來越重視環保,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增強,與30年前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但是我們在發展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大量資金,但現在資金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我們估算到2030年平均每年在水治理方面的投資大概需要2萬5千億元,而我國只投2千到3千億元,明顯錢是不夠的。政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PPP項目,但目前存在很大的問題,投了資本金以后需要用貸款或者債務融資來匹配,但PPP項目的期限是20到30年,而銀行貸款年限是2年,這就造成了資金在時間期限上的不匹配。之前金融形勢比較好的情況下,債務融資利息比較低,但是最近債務融資成本非常高,造成了金融價格的不匹配。希望國家能夠重視金融和產業的匹配,讓寶貴的資金向行業傾斜。當然,企業要有針對性的篩選好的項目,避免將企業的流動資金變成鋼筋水泥,造成企業現金流短缺,有選擇的做項目才是企業穩扎穩打的策略。當然,政府在項目規劃上要布局好,一步步實施。企業也要改變偷排污染的理念,要注重細節,穩步發展。
張根華 清新環境總裁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一個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前幾年環境治理過程中,基本不用太考慮資金的問題,因為整個社會融資環境還有企業的資金情況都非常充裕。但今年以來,環保企業在資金融資上確實遇到了很多障礙,首先是很多上市公司債務違約頻頻發生,這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沖擊。從環保企業自身來看,前一階段市場非常好,需求旺盛,投資自然加大,但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也出現了很多資金錯配、期限錯配的問題,這是因為企業把短期借貸拿來做長期投資,必然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而且每個企業都存在回款問題,所以在做投資、做項目的時候,對資金儲備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另外,從環境治理來說,環保企業要加強自身技術和模式創新,尤其是新的環保標準,都是以技術作為支撐。中國現行的標準是國際上最嚴格的標準,行業在技術上已經得到很好的發展,但在過去的5年時間里,我們重新梳理做過的項目,發現在技術、工業路線的選擇包括工程質量的把關上都存在問題。而技術還有工程質量本就是環保企業自身應該扎扎實實做好的事情。
除了技術,還有模式問題。早在十八大,就已提出第三方治理模式,但現在整個行業做的仍然不夠充分。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出臺相應措施,通過綠色金融的配套來推動支持第三方治理模式的發展。企業不是立足于做幾個項目,而是在本行業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自己優勢領域去大力推動,讓攻堅戰成為一個突破口,為整個環保治理的持續運行做鋪墊和準備。
張 超 錦江環境總經理
錦江環境于2016年在新加坡上市,新加坡市場和政府層面非常重視來自中國環境領域的實踐。環保在國內市場是一個大行業,但是內部又有很多細分市場。每一個細分市場發展的步伐都不一樣,但是總有走向成熟、完成充分競爭的狀態。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在中國積攢的生活垃圾處理的經驗,對于與中國有類似經歷的國家,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如果能夠幫助這些國家解決環保問題,也是對行業的巨大貢獻。
錦江分別在印度有3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巴西、印尼也拿下焚燒發電項目。這些國家都有個重要的特點:一是社會城市化速度非常快;二是這些國家人口眾多,人口的年齡結構相對年輕,這和二三十年前的中國非常接近。另外,這些國家對于擁有清潔的環境有共同的策略,比如印度國家層面提出清潔印度的計劃。多方考察之后,我們在當地找到了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來推行實施項目。
當然,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而選擇合作對象、推進速度以及所利用的技術都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總結、不停反思,尋找好的合作商業模式,通過這樣的模式穩步推進,把我國的環保企業做成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
環保企業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同時環保產業也是對當前經濟下滑、貿易戰非常重要的抓手,怎么把企業、行業、產業的作用發揮出來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和企業要調整好各自的定位,政府更多地從產業政策、綠色金融政策方面著手,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氛圍。但是企業要把重任擔當起來,不管是自主研發還是從國際市場引進,在市場上通過公平競爭把產業做大,而不是簡單的、低層面的低價競爭、重復競爭。
田豐 蘇伊士亞洲中國高級商務副總裁
蘇伊士作為為全球領域提供環境服務的一家公司,一直倡導這樣的理念:一是要有使命感:二是有責任擔當;三是要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環保企業如果真正想打贏污染攻堅戰,就要不忘初心,這是指導所有事情的初衷。為了達到初衷,就要在項目上真正體現環保企業的價值。我們近期在國內真正意義上做的投資項目并不是很多。有兩個原因,一是政策的導向性,另一個是蘇伊士經過100多年的沉淀后,對每一個項目的風控、綜合評價有獨立的體系。迄今為止,我們在國內做了244個水廠、34個工業園區、34個合資水廠,這些水廠的運營都是正向的。最后,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技術、商務模式、金融這三部分企業都要注重,當今中國企業已經不能單靠技術來發展,我們要成為復合型、綜合型、負責任的企業,來幫助政府和企業分憂。
從國際上來看,中國以環保為抓手的政治形象在國際舞臺已逐漸凸顯。但是從污染防治攻堅的角度來看,中國又需要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從企業來說,希望在具體的PPP項目中,政府能給外企更好的政策,減少進入的成本和風險,用更好的資源和機會去幫助企業。
希望政府、產業和機構一起攜手制定出好的政策,尋找好的模式,建立好的秩序。
更多論壇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環境商會微信公眾號。
.b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