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與醫療衛生同屬基本公共服務的市政環境,包括供水、污水、環衛、垃圾特別是醫療廢物等,企業一線工作人員始終堅守在崗位上。而據環境商會廣泛調查發現,從疫情爆發至今,環境行業受到嚴重沖擊。
直接影響表現在運營成本升高:一是停工停產造成市場供給少,藥劑等原輔料價格上漲。二是因疫情防控需要,企業增加消毒殺菌藥劑投放量。三是采購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增加生產成本,發放加班補貼增加人工成本。
間接影響表現在多個層次:一是政府應付賬款兌付延期或審批停滯,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緊張、融資成本增加。二是在建工程費用損失和工期損失。三是已竣工未商業運營調試項目的建設期利息增加、施工單位窩工費等。
總體來看,以中小型為主的環境企業,亟需緩解短期流動資金壓力。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多環境基礎設施的穩定運行將面臨巨大風險,對疫情防控也將造成不利影響。
為確保環境基礎設施穩定運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環境商會于3月初報送《關于確保環境基礎設施穩定運行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緊急呼吁》。主要建議有兩個方面:
1、建議將環境服務企業納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名單,以獲得專項貸款支持。
2、建議加快地方政府環境服務費審批與支付。可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確保地方所收污水、垃圾處理費專款專用,不得挪為它用;二是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優先考慮環境服務企業;三是鼓勵地方金融機構、銀行積極創新,為環境服務企業提供利率低、審批快的金融產品。
【附】
關于確保環境基礎設施穩定運行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緊急呼吁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與醫療衛生同屬基本公共服務的市政環境,包括供水、污水、環衛、垃圾特別是醫療廢物等,企業一線工作人員始終堅守在崗位上。他們用專業化服務,無間歇地保障生活生產供水安全、污水達標排放、垃圾日產日清、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盡全力切斷污水、垃圾、醫療廢物等病毒的傳播途徑,有效遏制病毒蔓延。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重要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供應,2020年2月7日,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人民銀行、審計署聯合發布《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明確對專項優惠貸款支持的重點保障企業實行名單管理,由發改委和工信部確定,名單實行動態調整。目前,涉及民生的環境企業尚未被納入名單。
據環境商會調查發現,從疫情爆發至今,環境行業受到嚴重沖擊。直接影響表現在運營成本升高:一是停工停產造成市場供給少,藥劑等原輔料價格上漲。如湖北某污水處理廠,生產藥劑次氯從每噸974元漲到1400元,聚合硫酸鐵每噸從1500元漲到1900元,乙酸鈉從每噸1600元上漲到1900元。二是因疫情防控需要,企業增加消毒殺菌藥劑投放量。環衛企業提高作業消毒頻次,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污水處理增加污泥脫水前、污泥處理及污泥處置的應急消毒。三是采購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增加生產成本,發放加班補貼增加人工成本。如某環衛企業,員工14000余人,不到一個月,加班費、補貼費、救濟費已逾200萬元,防疫物資支出超出150萬元。目前,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城市環境設施和環衛服務項目成本激增,全國其它省市項目成本也普遍上升。
間接影響表現在多個層次:一是政府應付賬款兌付延期或審批停滯,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緊張、融資成本增加。如某污水處理項目,由于政府主管部門無暇處理收費工作,1000萬元服務費無法如期兌付。某生態PPP項目,2月底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無法處理的應付費用累積達3200余萬元。某環境集團在全國的二十余家垃圾發電廠,均存在政府拖欠電費及補貼現象,尤其是位于疫情重災區的垃圾發電廠。當前,經營現金流入銳減導致部分環境企業處于危急狀態,甚至出現負債運營情況。企業通過市場化信貸融資渠道利率水平較高,如某垃圾電廠融資成本達7.1%。二是在建工程費用損失和工期損失。包括貸款資金建設期利息增加、機械租賃、開工后防疫防護費、復產措施等費用。如某生活污水治理在建項目,疫情防控造成每月增加成本約300萬元。按照3~6個月延期估計,總體成本增加約1000~2000萬。三是已竣工未商業運營調試項目的運營費用損失。包括不能按時轉商業運營導致建設期利息增加、施工單位窩工費、防疫防護費等。如湖南某污水處理項目運營預期延后3~6個月,導致成本增加約100萬元。
總體來看,以中小型為主的環境企業,亟需緩解短期流動資金壓力。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多環境基礎設施的穩定運行將面臨巨大風險,對疫情防控也將造成不利影響。
為確保環境基礎設施穩定運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環境商會提出以下建議:
1、懇請發改委、工信部在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中,增加提供公共環境服務的城鎮污水處理企業、垃圾處理企業、危廢(含醫療廢物)處置企業、環衛企業等,為環境企業提供優惠貸款。
2、加快地方政府對于環境服務項目費用的審批和支付速度,明確重點疫區環境服務項目的支付期限和方式。
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
二〇二〇年三月二日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