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業績好轉的環境行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回暖之路遇阻。雖然此次在疫情防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讓環境行業關注度再次提高,但該行業也面臨著現實困境。
運營成本升高、政府應付賬款兌付延期等因素,是環境行業面臨的重要考驗。
5月19日,在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20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簡稱“環境商會”)呼吁:為環境類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加快地方政府對于環境服務項目費用的審批和支付速度。
機遇:差異化定位
遭遇2018年全行業的低迷之后,環境產業2019年整體出現好轉。但在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部分公司業績出現下滑,產業短期波動明顯。
根據環境商會對2019年環境類上市公司統計,近80%公司營收增長,平均增速同比增加8%。近70%公司凈利潤增長,其中,12家公司盈利翻番。
2018年,環境類上市公司凈利潤實現增長的企業,僅為半數。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環境行業回暖勢頭稍有下滑。
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65家環保概念股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公司有27家,占比為41.54%,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有24家,占比36.92%。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醫療廢棄處理行業迎來高光時刻。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9日,全國醫療廢棄物的處置能力為6119.3噸/天,相比疫情前增加了1216.5噸/天,增長4倍。
其中,湖北省醫療廢棄物的處置能力從疫情前的180.0噸/天提高到658.4噸/天,武漢市醫療廢棄物的處置能力從疫情前的50.0噸/天提高到280.1噸/天。自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置醫療廢棄物34.9萬噸。
環境商會預計,疫情之后,按照十部門出臺的《醫療機構廢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新修訂的《固廢法》要求,醫療廢物市場還將迎來一波平滑的增長,帶動產業查缺補漏和整合提升。
“雖然受疫情影響,一季度不少企業業績出現下滑,產業短期波動明顯,但長期來看,環境產業持續向好。”環境商會認為,產業將逐步與時代發展并軌,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只要有環境問題,環境產業就不會消失。”在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環境政策專家駱建華看來,但環境發展也在變化,河道治理是當前和未來的重點之一,而如何制定明確的收費機制,是確保該業務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認為,經歷了過去PPP政策的調整,整個環保產業更理性,對民營的環保公司來說,堅持技術創新、創新驅動,根據自身優勢實現差異化定位,是較好的出路。
挑戰:資金困擾仍在
雖然前景較為可期,但資金仍是困擾部分環境企業的現實問題。
2020年2月7日,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人民銀行、審計署聯合發布《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明確對專項優惠貸款支持的重點保障企業實行名單管理,由發改委和工信部確定,名單實行動態調整。目前,涉及民生的環境企業尚未被納入名單。
據環境商會調查發現,疫情爆發期間,環境行業運營成本明顯增加。
運營成本升高,是環境行業所受影響的直接體現。停工停產造成市場供給減少,藥劑等原輔料價格上漲。如湖北某污水處理廠,2月疫情嚴重時期,生產藥劑次氯從每噸974元漲到1400元,聚合硫酸鐵每噸從1500元漲到1900元,乙酸鈉從每噸1600元上漲到1900元。
采購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發放加班補貼等,亦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如某環衛企業,員工14000余人,不到一個月,加班費、補貼費、救濟費已逾200萬元,防疫物資支出超出150萬元。
環境商會表示,目前,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城市環境設施和環衛服務項目成本激增,全國其它省市項目成本也普遍上升。
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營業成本同比增幅高于營業收入增幅的上市環保企業,有7家。
其中上海環境(601200.SH)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幅為38.61%,而營業成本同比增幅增56.69%至5.98億元。公司解釋稱,營業成本同比增加2.16億元,主要系建造合同成本項目增加所致。
賬款回收緩慢,也是疫情下環境行業面臨的困境之一。
環境商會表示,政府應付賬款兌付延期或審批停滯,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緊張、融資成本增加。如今年2月份,某污水處理項目,由于政府主管部門無暇處理收費工作,1000萬元服務費無法如期兌付。某生態PPP項目,2月底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無法處理的應付費用累積達3200余萬元。
當前,經營現金流入銳減導致部分環境企業處于危急狀態,甚至出現負債運營情況。企業通過市場化信貸融資渠道利率水平較高,如某垃圾電廠融資成本達7.1%。
在建工程費用損失和工期損失,如貸款資金建設期利息增加、機械租賃、開工后防疫防護費、復產措施等費用,也增加了環境公司的資金支出。如某生活污水治理在建項目,疫情防控造成每月增加成本約300萬元。按照3-6個月延期估計,總體成本增加約1000-2000萬。
在環境商會看來,以中小型為主的環境企業,亟需緩解短期流動資金壓力,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多環境基礎設施的穩定運行將面臨巨大風險。
環境商會建議:公共環境服務的城鎮污水處理企業、垃圾處理企業、危廢(含醫療廢物)處置企業、環衛企業等,加入到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中,為環境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加快地方政府對于環境服務項目費用的審批和支付速度,明確重點疫區環境服務項目的支付期限和方式。
在趙笠鈞看來,雖然目前貨幣政策較為寬松,但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部分中小民企獲得貸款仍存在一定困難。
“錦江的旗下已有幾個消毒水企業申請到貼息貸款,進入了白名單。”環境商會執行會長、杭州錦江集團董事長王元珞表示,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處理,這是一個特定時期的特定政策。
據悉,上述呼吁得到了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已指示發改委、交通部、通信部等相關部門組織研究并協調推進解決。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