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弘揚先進的社會責任理念和公益慈善文化,促進環境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環境商會今年發起最具社會責任會員企業調研活動。即日起,商會將陸續展示會員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弘揚公益精神,彰顯企業社會責任擔當。
中山公用踐行社會責任
1、水務公司勇擔使命 守望中山“放心水”
水,賦予一座城市以生命,給城市增添了生動和靈韻。回顧中山的歷史,城市發源、工業化振興、現代化崛起都與水資源息息相關。
作為中山水資源的“守望者”,水務公司為城市和百姓提供優質、安全的飲用水;同時,它又收集、處理著城市污水,守護中山的水環境。水務公司以中山市民的福祉為改革落腳點,切實服務民生,履行社會責任,始終把保障安全、優質供水作為首要職責,從水廠、管網、水質檢測等多環節確保安全供水,并通過科技創新和智慧水務建設,著力構建“從源頭到龍頭”全方位安全保障體系。
(一)優化水廠工藝,提升水源安全保障。公司水廠具備成熟先進的凈水處理系統,精細工藝流程管理,科學調配藥劑品種和用量,出廠水和管網水水質綜合率優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尤其是大豐水廠濁度大部分控制在0.1NTU以內,優于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1NTU的標準。針對近年來源水出現的氨氮、鐵、錳升高及藻類、低濁等現象,開展南頭水廠氣浮工藝改造項目、三鄉南龍水廠純氧曝氣—活性無煙煤等項目,提高去除氨氮及有機物的處理能力,2021年還計劃啟動在全祿或南龍水廠實施深度處理工藝,完成下屬7家水廠消毒系統升級改造,提升水質保障及前沿工藝技術儲備。
(二)推進陳舊供水管網升級改造。供水管網是城市供水的“動脈”,近5年公司累計投資超3億元,實施陳舊供水管網升級,改造管網超800公里,惠及用戶約11萬戶,改造后的供水管網,入戶水質明顯轉好,供水水壓顯著提高,管網水質綜合合格率99%以上。2018年1月,中山市“放心水”項目獲得廣東省宜居環境范例獎。2021年,公司將加大力度,計劃投資6.24億元在3年內完成鍍鋅管和灰口鑄鐵管等老舊管材可實施部分的改造,消除因老舊管材原因造成的水黃、水壓低、爆管停水等用水問題。
(三)建立全方位水質監控體系。公司實施從水源地巡查→原水檢測→出廠水監測→管網及末梢水監測的全過程水質管理體系,建立了制水班組、廠級化驗室、國家級監測站三級檢驗監控制度,作為廣東省供水行業第一個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的單位,公司水質監測中心中心的檢測項目覆蓋飲用水、地表水、污水和污泥,檢測能力達274項,(水質179項,水處理劑12項,污水67項,污泥16項)涵蓋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檢測項目106項, 2017 年公司還組建了專業化的應急檢測隊伍,配備了水質應急采樣車及便攜式紅外測油儀、便攜式重金屬測定儀、便攜式生物毒性儀等一批可用于應急檢測的儀器設備,“現場即可進行23項檢測”,在有突發情況時能及時發現、及時檢測、及時處置。
(四)打通供水安全“最后一公里”。2014年3月《中山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實施后,中山公用水務成立二次供水分公司并逐步完善新建小區二次供水接收、運營維護的統一管理模式,實現了二次供水設施“遠程監控、實時監測、無人值守、專業巡維”的智慧化管理,為新建小區二次供水用戶用水安全“最后一公里”護航。截止目前,已接收新建小區354個,涉及用戶25萬戶。同時,為推進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接收管理,公司于今年2月主動向市水務局提交了《中山公用水務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實施方案》,計劃2021年改造20個小區,2022年改造80個小區,第一期100個小區的投資概算約為3億元。后續還將以“能接全接、應改全改”為原則,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供水服務范圍內所有老舊小區的接收、改造,打通供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五)“智慧水務”增添企業創新動能。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供水突發事件專項預案,借助“智慧水務”平臺,建成供水調度、熱線服務、管網GIS、巡查維修、營業服務等系統,全面滿足供水服務需求。在水務調度中心可以24小時監控水源水質、取水量、水泵開停狀態及運行參數、出水水質、水壓等重要數據,部分水廠實現了少人值守或“無人值守”管理模式,通過應用SCADA壓力監控系統、推進區域計量、建立遠傳水表系統、有效技術手段,生產運行更精細,供水調度更科學,運營更準確。智慧水務項目榮獲2015年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6年第二十六屆廣東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
公司還通過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湖南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持續開展生態型水處理、出水消毒副產物、供水管網壓力等新工藝、新技術研究及應用。2018年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并與彭永臻院士合作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省市兩級技術創新平臺,已取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軟件著作版權14項、40項科技創新成果轉換,出臺2個廣東省地方標準。
2、吹響抗擊疫情“集結號”,中山公用以專業與擔當構筑堅實后盾
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讓中山市民的生活進入了“非常態”。這種“非常態”不僅考驗著中山人民的團結與意志,更考驗著一座城市的城市運營保障力度。
身負中山市水務、市場運營、環衛服務、垃圾處理、港船客運等多項城市運營重任,中山公用吹響了抗疫“集結號”,以其深厚的專業實力與勇于擔當的職業精神,為中山人民構筑了堅實后盾。
構筑防火墻:不同的專業,相同的精神
疫情當前,響應速度與效率尤為重要。為了配合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臨時防疫病區建設的需要,滿足項目的用水需求,公用水務和公用工程迅速組織技術人員前往現場勘查。根據中山市政府要求,該工程項目僅有6天工期。
時間緊,任務重,在一批優秀黨員干部的帶領下,中山公用人邁開了與時間賽跑的腳步:場地受到限制,大型機械難以進場,施工班長就親自上陣帶領施工人員采用人工開挖的方式施工;為了在安裝過程中不阻礙搶救的“生命通道”,施工人員采用撐小船試探水位深度,將給水管道的排柵一步步搭建起來。施工人員鉚足勁,提前2天完成了給水工程項目,保障了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用水需求。
在公用水務和公用工程的員工們在日夜奮戰的同時,醫院的另一側,每日從防疫病房中送出的500公斤醫療廢棄物,處理任務則落在了環衛服務公司身上。中山公用旗下的名城名德公司安排專人專車專箱,優先收集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及疑似病患產生的醫療廢物,確保醫療廢物得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
在“戰疫”一線,這些勞動者們以相同的專業精神與過硬的專業技能,為中山人民構筑起的一道道疫情“防火墻”。他們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但他們是擁有同樣奉獻精神的中山公用人。
堅守第一線:全力保障民生需求
善于謀,敏于行。在中山市進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狀態后,中山公用迅速響應,加大城市運營保障力度,保障中山市民的生活需求。為了讓中山市民安心、放心,中山公用的每一個崗位上,都有無數的勞動者在默默堅守——
2020春節正值中山遭受咸潮侵襲,中山公用水務2134人次日夜堅守,270名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守護著城市供水“生命線”。客戶服務96968熱線24小時輪班值守,1月24日至2月17日期間,接入電話5030個,發出短信超120萬條。
中山公用市場40多名黨員提前結束春節假期返回崗位,約占市場公司黨員總人數的80%。春節以來,屬下24個農貿市場、1個批發市場堅持開業,每天超過550名市場員工在崗,帶動70%的市場商戶正常營業,共同維護農貿市場農產品的正常流通秩序。大年三十至二月二十四日期間,76名食品安全檢測專員共開展超16000批次的專業檢測,為市民“菜籃子”安全保駕護航。
名城科技環衛工人堅守在服務領域的崗位,肩負著城區25個垃圾轉運站、840間垃圾屋及1000多個垃圾收集點的日常垃圾收集清運;名城科技加大對各環衛作業場所、環衛設備消殺力度,最大程度抑制病毒生存。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名城科技共派出保潔收運人員16000余人次,電動三輪車、藍箭車、灑水車、炮霧車輛3500余車次。
天乙能源在崗員工積極承擔,放棄休息休假,甚至將“四班三倒”調整為“三班三倒”,確保繼續發揮出緩解垃圾圍城、保障民生用電的重要作用。
根據疫情形勢變化,中港客運及時地調整航班服務,但仍堅守崗位的客艙乘務組,一如既往在客運旅途中為客人提供安全、舒心的服務。
這些令人感動的數據背后,匯聚了中山公用人的點滴汗水。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與沖鋒在前的戰士們相同,在中山市民背后的“守護者”們,是這座城市能夠安穩度過“冬天”的中堅力量。
國企擔當:“使命召喚,責無旁貸”
自1月20日廣東省報告首例確診病例以來,在中山市國資委、中匯集團的統籌指導下,中山公用黨委及經營班子高度重視、迅速響應,全面動員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山公用人全體上下一心,全面落實省、市有關工作部署,組織各下屬企業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中山公用集團層面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疫情防控策略,細化部署各項防控舉措,領導各下屬企業迅速開展宣傳動員、籌措物資、員工排查、現場防控,強化執行效果并確保運營服務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公用迅速響應中山市國資委減免租金政策,對符合政策條件的對象,即承租中山公用及下屬公司所擁有的經營性土地、物業的非公有經濟實體和個體工商戶(含自然人),減免了兩個月的租金,租金總額超過2000萬元。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