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家!這是今年以來披露了破產重整進展公告的A股公司數量。其中,約17家公司通過重整實現“浴火重生”。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政策支持推動下,破產重整已經成為績差公司風險出清、提高公司質量的渠道之一。
破產重整股紛紛大漲
近期,多只“破產重整概念股”發布利好消息,股價連續拉升。
受破產重整消息的刺激,申華控股6月8日至今已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股價創出近3年以來收盤新高。截至目前,公司收盤價為3.17元/股,總市值達62億元。
究其原因,申華控股近日陸續發布公告稱,業喬集團擬以現金6.44億元受讓華晨集團直接及間接持有的占公司總股本22.93%的股權。
2022年6月2日,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向沈陽中院提交《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計劃(草案)》,6月30日上午將召開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案第三次債權人會議,對該草案進行表決。如本次股權交易順利推進并實施完成,業喬集團將直接及間接持有公司22.93%股權,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無獨有偶,*ST雪萊6月8日晚間公告進入預重整。公司股價自6月1日以來,已收獲5個漲停板。
重整股龍頭老大非ST眾泰莫屬,去年股價上漲超過6倍。*ST赫美也不遜色,去年一年上漲4倍。今年以來,由于破產重整實施疊加資產注入預期,*ST實達股價同樣上漲超過3倍。
在龍頭效應帶動下,越來越多破產重整公司股價連續走強。數據顯示,以公布重整進展的公司為例,近20個交易日中,*ST博天上漲近70%,*ST安控、申華控股漲幅超過50%,*ST凱樂漲逾4成,*ST雪萊、*ST星星等紛紛上漲。
60余家公司密集披露重整進展
據上證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ST公司破產重整案例大增,今年以來有6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破產重整進展公告,將近20家公司完成了重整計劃,延續了上一年的向上趨勢。
6月至今,有14家上市公司密集發布了破產重整的進展公告,例如*ST博天、*ST雪萊、申華控股、金杯汽車、*ST利源、*ST星星等。
6月11日,*ST博天、*ST雪萊和*ST方科三家公司同步公告重整進展。*ST博天披露了關于“被債權人申請重整及預重整”的進展,*ST雪萊則公告了“關于公司簽署《重整投資框架協議》”。*ST方科則根據相關規定,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關聯方資金占用、對外擔保、承諾履行情況等事項進行了全面自查。
制度體系為公司重整保駕護航
近年來,破產重整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完善,為上市公司破產重整的順利完成保駕護航。
國務院2020年11月份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完善破產重整制度,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暢通破產重整等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上市公司通過破產重整等方式出清風險。對規范上市公司在破產重整不同階段的信息披露行為、保障重整秩序、實現重整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2022年初,滬深交易所就上市公司破產重整等事項發布監管指引,對破產重整進行了全流程規范。
從目前實施的效果來看,指引提供了更為明確的信息披露指導,推動重整制度在化解風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完善重整投資人征集、明確重整計劃披露等事項,保護了投資者合法權益。同時,指引壓嚴壓實了中介機構責任,為破產重整制度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不僅如此,多省市法院出臺了相關破產重整的指引辦法,有利于建立更加透明、公平和暢通的法律制度。
例如北京市在今年連續出臺關于破產重整的政策法規。首先是在2022年2月,北京企業破產和市場主體退出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印發了《北京市破產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這是北京首次出臺專門針對破產制度改革的系統性、綜合性、創新性實施方案。
隨后,北京破產法庭陸續制定并出臺了《北京破產法庭接受債權人推薦指定管理人的工作辦法(試行)》、《破產重整案件辦理規范(試行)》、《關聯企業實質合并重整工作辦法(試行)》、《中小微企業快速重整工作辦法(試行)》等多部關于企業挽救的審判規范指引。
博天環境就是北京市完善破產重整制度的受益者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博天環境是國內環境保護領域起步較早的環保企業之一,在工業水系統、城鎮水資源、生態修復等領域均有所建樹。但公司自2019年遭遇流動性問題,業績下滑,陷入經營及債務危機。
博天環境公告顯示,公司今年4月13日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通知書》,債權人申請重整。緊接著,4月21日,公司又收到北京一中院下達的《決定書》,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僅僅一周后的4月29日,北京破產法庭根據債權人的推薦,指定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為公司預重整期間的臨時管理人,這也是北京破產法庭適用新出臺的《辦法》,以接受債權人推薦方式指定預重整臨時管理人的首例案件。
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這樣的速度,一方面是基于博天環境過去深耕環保行業二十多年的深厚積累,具備一定的重整價值;另一方面凸顯了北京市依據新規推進重整的高效,對支持困境中的企業采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化解公司危機的紓困路徑。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