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飛南資源正式在創業板上市。公司此次IPO發行股份數量為4001.00萬股,本次發行價格為23.97元/股,募資規模為9.59億元,湘財證券與國泰君安為聯席承銷商。
飛南資源主要從事有色金屬類危險廢物處置業務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業務,近年來公司經營規模持續增長,產業布局不斷延伸。此次IPO募投項目為江西巴頓多金屬回收利用項目、補充營運資金。
飛南資源董事長、總經理孫雁軍在路演中表示:“隨著‘江西巴頓多金屬回收利用項目’等的實施,公司將進一步延伸資源化產業鏈,將含貴金屬等產品深加工,產出金錠、銀錠、鈀粉等產品,資源化程度將由單一金屬回收向多金屬回收拓展。”
實現深度資源化利用
飛南資源成立于2008年,公司長期專注有色金屬類危廢處置利用業務,形成了危廢處置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同發展的業務格局。公司通過采購電器電子、金屬加工、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產出的各類危險廢物、廢雜銅、含金屬爐渣等廢棄物資,在提供危險廢物處置服務的同時,富集提煉危固廢中的再生資源,形成以含銅產品為主的有色金屬資源化產品并計價銷售。
孫雁軍表示:“公司核心盈利能力為危固廢結合資源化利用。公司從最初單一的銅加工、回收,目前已經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多金屬的回收、提純,已經產出鉛、鋅、錫、銻、鎳等,并已經投入試生產。”
傳統的危廢處置工藝無法深度挖掘危廢中的再生資源價值,浪費資源的同時,也降低了處置企業的經濟效益。飛南資源不僅具備銅金屬深度資源化的能力,能夠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在廣東省形成了穩定的收廢網絡,服務產廢企業逾1000家,單體處置能力在廣東省內位居前列。
飛南資源依托總部地理位置優勢,形成“立足廣東,輻射華南、華東,面向全國”的營銷網絡。含銅產品電解銅主要銷往華東、華南區域;含銅產品冰銅則銷往云南、江西、湖北、浙江、河南等區域;含貴金屬產品主要銷往浙江、江蘇等區域。
根據招股書,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8.28億元、78.99億元和87.6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94億元、7.19億元和2.12億元。公司預計2023年1月至9月營業收入為62億元至66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3億元至1.7億元。
加大研發投入
我國危廢處置行業起步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危廢處置行業起步較晚。近年來,國家各部門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節能環保事業關注度不斷提升,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支持危廢處置行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引導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飛南資源注重技術創新。從研發投入來看,2020年、2021年、2022年飛南資源研發投入持續提升,分別為1.05億元、2.12億元、2.86億元。
據悉,飛南資源已形成了銅平衡危固廢配料技術、低品位黑銅電解技術等核心技術,并將該等技術應用于生產一線。公司目前建有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廣東省工業固廢含銅污泥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等科研平臺,建有高錫陽極泥綜合利用聯合中試實驗室、冶金爐危廢協同處置試驗基地等多個試驗線,為企業長期穩健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飛南資源作為第二起草單位參與編制了團體標準《T/GDACERCU0014—2021含銅污泥火法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明確了以火法工藝處理含銅污泥的一般要求以及收儲運、處理工藝、原料與產品、污染物處理和排放、環境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再一次展現了公司的綜合技術實力。
近幾年,為實現發展戰略,公司規劃了江西興南冰銅利用項目、江西巴頓多金屬回收利用項目、廣西飛南銅資源環保再生利用項目、廣東飛南二期濕法項目。由于公司近幾年盈利能力較強,現金流較好,公司將盈利獲得的資金投入上述規劃項目,以期實現戰略發展目標。
飛南資源證券事務代表李曉娟表示:“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成功后,將在A股市場建立直接融資渠道。未來,公司將充分借助資本市場,適時采用增發、配股、可轉換公司債券等多種方式融入資金,在保持公司資本結構健康合理的前提下,為實現公司持續、快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華鑫證券研報認為,飛南資源深耕廣東市場,危廢處理資質規模居省內前二。公司深耕廣東市場多年,形成了較強的規模優勢及收廢網絡優勢。通過江西巴頓、廣西飛南等多個生產基地的建設及廣東名南等項目的規劃布局,公司將實現橫向資質規模擴張及縱向產業化能力延伸并行。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