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第三個“大氣十條”落地,標志著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進入新階段,從大氣污染防治,到藍天保衛戰,再到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能清晰地看出我國大氣領域環保工作的發展脈絡。
新政策效應如何仍有待觀察,在這個承前啟后的階段,我們不妨對2023年煙氣治理行業做一次年終盤點,一葉知秋,以期窺見行業的變化趨勢。
北極星大氣網對2023年所發布信息,以億元為界,整理了50+煙氣治理項目,中標總金額超百億元。
2023年大氣項目匯總(圖1)
既然入選標準卡在了億元,那毫無意外在我們這篇文章里亮相的大多是名企龍頭,“財大氣粗”的電力行業一騎絕塵,貢獻了其中的49個項目。2023年底我國火電裝機容量達到13.96億千瓦,同比增長4.1%,電源工程建設投資超千億元。在一個工業國,電力系統規模與經濟息息相關,前者是后者增長的重要支撐,疫情之后經濟提速,電力需求也同步增長,而火電盡管有污染大、碳排放高等多重DeBuff加持,卻依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出于環保和效率的要求,火電機組的規模也在提升,動輒百萬千瓦級的大型發電機組,讓環保工程的投入水漲船高。
大工程自然要需要有實力的環保企業來承接,龍凈環保與菲達環保兩家龍頭企業收獲滿滿,各自摘得11個項目。集中度的提升,通常是一個行業成熟穩定的標志。如今排放標準愈發嚴格,實力強,技術先進的龍頭環保企業獲得甲方的青睞實屬正常。除兩家龍頭外,電力集團下屬環保企業如國能龍源環保、大唐環境、華電科工等也有多個項目入賬。
2023年大氣項目匯總(圖2)
視線轉到鋼鐵行業,共有六個項目列入本次盤點。早在去年,北極星大氣網就曾多次提到,BOT以及EPCO模式將在鋼鐵煙氣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至少從我們的年度統計來看這一態勢仍在延續,尤其是在燒結、球團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生產環節。鞍鋼在這方面依舊相當積極,貢獻了3個BOT項目,其中朝陽鋼鐵燒結機煙氣脫硫脫硝超低排放改造BOT承包項目中標金額更是超過5億元。
建設+運維的模式,在煙氣治理行業早有應用,全國首套采用SDS干法脫硫+中低溫SCR脫硝工藝的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80萬噸/年焦化焦爐煙氣脫硫脫硝項目,就以BOT的形式由安徽威達環??萍脊煞萦邢薰境薪印=鼛啄臧\維服務的煙氣治理項目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在2022年度盤點中,就有7個采用了設計+建設+運維的合作模式的項目被同興環保、清新環境名企收入囊中。
有報告指出,2019年運維服務在我國煙氣治理市場中占比為23.4%,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0%,考慮到行業整體仍在保持增長,這一部分增量市場規??捎^。
2023年大氣項目匯總(圖3)
水泥行業也有項目入選,這是華潤水泥多個廠區多條生產線環保技改項目“打包”而成。就在進行項目統計的1月份,《關于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關于推進實施焦化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兩項重磅政策落地,可預見大規模的水泥、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即將到來。兩個相對“新興”的行業是否能給具備一定競爭力的中小環保企業帶來更多機會?還是龍頭企業繼續收割戰場呢?
其實2023年垃圾發電行業煙氣治理項目并不算少,但規模普遍在2000萬上下,所以大多未能列入本次統計。到了2023年,垃圾發電新建項目速度放緩,但很多投運多年的垃圾發電廠也到了給環保設施升級換代的時候,對SCR脫硝等技術工藝有一定需求。
我們在做2022年超億元煙氣治理項目大盤點時,從近一千條招投標信息中篩選出27個,其中鋼鐵行業占比過半,且包攬中標金額的前五名,是當之無愧的焦點。2023年情況則完全不同,電力環保項目大批上馬,讓統計量成倍增長,鋼鐵行業卻不復昔日風采。今年1月份鋼企陸續發布業績公告,仍未走出虧損狀態的不在少數,在超低排放改造已完成大半,逐步接近尾聲的背景下,大規模的虧損無疑給鋼鐵行業煙氣治理市場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需要調整轉型的或許不止鋼企,環保企業也一樣。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