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財政部、亞太財經與發展中心和世界銀行聯合主辦的2008雙年度論壇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舉行。論壇的主題為《清潔發展的財經政策選擇》。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在會上表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周年,三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世界上遭受氣侯和環境變化不利影響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在保持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平衡、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李勇表示,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政府將更加強調清潔發展,中國已經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強調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為了確保經濟社會環境的平衡發展,中國將繼續實施一系列鼓勵清潔發展的政策,中國制定了發展中國家第一部應對氣侯變化的國家方案,相繼頒布實施節能法、清潔生產法、公約機構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中國將大力推廣各種節能技術、環境保護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先進技術。中國將實施財政鼓勵、稅收優惠、信貸支持和政府優先采購等政策,努力形成清潔發展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引導發展循環經濟,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根據中國正在實施的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中國將實現單位GDP能耗在2005年末水平上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0%的發展目標。
各國的經濟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一種普遍適用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我們應當在已經取得的共識的基礎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務實合作,統籌發展和環境保護。為此,李勇提出了三點看法。一是發展是實現清潔發展的首要前提,清潔發展要求實現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相協調。二是在現有國際框架下開展積極務實的合作。三是推進制定面向未來的清潔發展的經濟政策,通過公共財政政策,稅收政策、貨幣政策、政府公共采購政策等一系列經濟政策,引導產業發展、引導消費模式。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