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業改革趨勢穩定 差別性政策調控時機未成熟
剛剛經歷了機構改革的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在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推動中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對于金融危機的潛在影響,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徐宗威并不擔憂。他說,目前我國整體金融體系穩定,宏觀調控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延續性,所以,在促進市政公用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方面,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目前還沒有調整計劃。但是,他預計在將要召開的200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面對金融緊縮趨勢,相關部門可能會出臺一些政策推動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行業的發展。
作為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發改委在市政公用事業發展中擔有重任。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金融處處長劉健鈞指出,目前國家正在進行宏觀調控,但是針對不同行業的差別性政策的制定目前還很難。
政策性資金新導向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債投入在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中占主導作用。但是隨著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不斷擴大,這種單一的投資模式已不能應對大量的資金投入需求,在這種形勢之下,公用事業開始走市場化的道路,社會資本開始逐漸涌入。但是對于資金需求巨大,而回收期又非常長的的基礎設施建設而言,社會企業也同樣面臨著融資的問題。金融危機對于單個企業融資而言無疑是一個不好的消息,但在嚴峻形勢緊逼之下,水業融資渠道出現爆發式發展的可能也極大。
國家2007年底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對國家在基礎設施領域的這種投資模式變化作了注解,明確將污水、垃圾處理廠、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廠(焚燒廠、填埋場)及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建設、經營列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之中,而大城市供排水管網的建設和經營則進入了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要求該項目要由中方控股。建設部計劃財務與外事司劉育明處長將其總結為,在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中鼓勵外商投資,而供排水管網建設和經營則限制外商投資。
同樣,在2007年11月,為支持中西部地區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財政部發布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以獎代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設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專項獎勵補助資金。這是國家在污水處理設施領域投資模式的一大創新和變革。
環境產業融資渠道將大幅拓寬
在環境產業融資渠道方面,劉健鈞曾表示,我國是鼓勵產業基金發展的,并且會盡量減少對產業基金進行約束,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其走向問題。他認為我國的產業基金可以借鑒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的操作模式,但是產業基金的配套規范政策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善。
在
融資渠道的不斷拓寬為公用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同樣也需要國家完善的相關政策體系的“護航”。
提交關閉